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园地 >> 教工之家 >> 正文

兴国必先强师,强师首重师德!我校新教师开启敬德书院研修之旅

[发表时间]:2019-10-27 [来源]:

为了提升新教师的国学素养和精神境界,10月27日,我校近50名新教师在工会主席、教师培训部主任杨晓琴的带领下,赴北京市海淀区敬德书院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师德教育课程的学习与研修活动。

当日8时30分许,全体老师步入敬德书院明德讲堂,进行简短的礼敬先师仪式培训。在敬德书院老师高峰的引导下,全体老师移步至圣堂,杨晓琴担任领礼人,祭拜道贯古今、德配天地的“教育始祖”孔子。全体老师诚其意,正其心,恭敬的向万世师表——孔子像四行拱手礼,以表内心的敬畏之情。

1F54D

238BD

在庄严的行礼仪式后,全体教师回到明德讲堂聆听北京工业大学中文系主任、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岩教授的讲座——“传统文化中的师道与师德”。王教授从师德说起,强调德乃教师的灵魂。讲座围绕传统师德的“学以为己,教以为己”“有教无类”“乐学和乐教”“身教原则”“因材施教”“尊严原则”“循序原则”“师生均衡”等八个准则,对儒家学说中的教化之道、道家学说中的自然之道、禅宗学说中的觉悟之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师道与师德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老师们对经典中所传递师德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与理解。

10615

在听取了敬德书院宋老师对于书院历史与课程的介绍后,全体教师明确了书院的定位是:藏书、讲学、研修、祭祀、修身五大功能定位。中午休息时间,大家参观了书院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在这古色古香的书院建筑群内,教师们感悟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着儒家修身思想的洗礼和熏陶。

随后,通过分组,教师们分别走进敬德书院的正心堂、诚意堂、明辨厅等中华文化学习功能厅进行近距离体验诵经读经、书法研习、茶艺研习、古琴曲赏析等传统技艺体验活动。在参与式体验中,教师们翰墨飘香、弦歌不辍、茶艺悟道、诵经金声玉振,体验和感悟融入日常生活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刻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1C648

16D4F


19248

通过本次敬德书院研修学习,全体新教师真正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师道与师德的重要性,奠定文化底气、养育儒雅静气、传播浩然之气、弘扬探索勇气,从根本上培养师德、安顿师心,有效提升了广大中小学干部、教师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书院研修学习的方式,是提升教师传统文化修养,提高德育成效,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要要求。

敬德书院研修之旅结束后,老师们感慨万千,涓涓文字记录点滴感受和收获:

@小学教师李亚雯:

文化道统中的师道与师德

10月27日,新任教师来到敬德学院进行为期一天的传统文化研修体验学习,提升我们新教师的国学素养和境界,很感谢学校能够给予我们新教师这个提升自我的机会,此次学习的内容颇为丰富,让我受益匪浅。

敬德书院作为干部和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基地,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推广和传播工作。虽然筚路蓝缕,却始终生生不息,为传统文化落地生根进行大量有益的探索。尤其是儒学思想课程的培训是海淀教育的独创,为提升海淀教师人文素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敬德书院的环境营造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影响,书院门口的“进德为本,诚敬致用”几个大字,敬畏之心油然而起,进到书院里面,苍松劲柏,青瓦灰墙,古色生香,一座传统的四合院掩映其中,古典厚重的气息中不失灵动雅致,宁静幽然的格局中又充满无限生机。教师们被书院的环境和氛围感染,内心立刻沉静下来。

活动第一项是到至圣堂祭拜孔子,敬德书院的高峰老师首先带大家重温了教育家孔子渊博精深的教育思想,为学员们讲解了四拜礼的行礼规范。随后大家走进至圣堂,在孔子像前,随着赞礼人高呼:“整束衣冠,恭敬内心,诚敬笃志!”学员们恭敬行礼,整个仪式庄严肃穆,对先师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体悟肩负的立德树人使命。在此次的学习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到礼仪的在中国发展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地位。

接着回到明德讲堂中,有幸听到王德岩教师的讲座,从儒家的师道与师德出发,引领我们反思“何为师,何以为师德。”

儒学是中国的经典文化,他能从古至今都完整保存下来证明它可以随时代的变迁适应改变,即使是科技发展的今天也依然可以从中体会、感悟。“礼”就是孔子提出的关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我们要深入理解“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重要作用,以及“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的时代涵义。

师德,师之灵魂。学以为己,教以为己,有教无类,乐学乐教,因材施教,师之尊严,循序渐进,师生均衡,这八项原则须时刻铭记并施之于教学之中。

教育者应该有人梯精神,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道德品质、人文素养,要把教育视为一项值得奉献终身的崇高事业,而不只是养家糊口的职业。为人师要传为人之道,要授为学之方,要解偏蔽之惑。作为老师就要有一种敬业的精神,对自己的事业要有所敬重,要有所敬畏,不断地丰富、提升自己的业务。让自己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者,还是公共性的社会良知者以及转化性的实践者,这样才是传承师道,才能获得尊重,恢复师道尊严。

今天,时代应该呼唤师道有尊严,师道尊严体现着教师地位的崇高、使命的光荣、责任的重大。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社会,尤其要把握社会进步的方向和变革的脉搏,把孩子从个体人提升为社会人,从现代人扩充为历史性的存在,从物质性的人提升为精神性的存在。

教师的高度决定了教育和学生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而教师的高度恰恰源于对师道传统的体认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传承孔子教育思想,并不是教育和教育思想的机械照搬和简单回归,而是与时俱进,将孔子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实践相结合,将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推动中国教育真正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最终实现我们梦寐以求的中国教育的涅槃。


@小学教师付利杰:

为学先做人

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我们教师队伍的职责便是如此。

至圣先师,有教无类。弟子三千,不因弟子身份的贵贱而有所区别,也不因其财力的多寡而有所差异,这便是孔子的师德。《老子》中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正是因为孔子的有教无类,不在意自身的得失,倾囊相授,才教育出了述圣、宗圣等七十二位圣贤弟子。因此,《朱子家训》中也说到:“读书志在圣贤,非图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教师,是灵魂的塑造师,是孩子们成长的工程师,是除家长外,孩子们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过程中的另一大引导者。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从一个家长的角度去当老师,用老师的身份去完成家长式的引导,消弭孩子与老师之间的隔阂,将师生的相对关系转化为师生的相辅关系。让老师既是孩子们学习进步的引路者,又是孩子们倾诉心声的好朋友。

然而,虽说孔子有教无类,但却也是极其重视规则的。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在追随师襄学琴时,严格要求自己,反复弹奏所学琴曲,以至于达到了通晓琴曲作者博大心胸的境界,并通过对琴曲中志向、心境等方面的感知,准确地说出了琴曲的作者是周文王。这是孔子的执着,也是孔子的“道”。正是因为孔子的这种执着,才造就了“曾子避席”“子路正冠”。童子无知,待而教之。作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引导者,教师必须加强对自身的要求,要比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学习,去完成自我的提升。只有我们做出一个学习的好榜样,孩子们才可能会爱上学习,爱上知识,爱上不断的追求与探索。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要把孩子们手中的一只小水杯倒满,我们作为教师,手中不仅要有一只更满的大水杯,还要有一只非常精美的大水杯。“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不觉苦痛,不觉悲凉,即使“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也依旧可以“晏如也”。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为孩子打开“乐学”的大门,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发现美,看到知识的魅力,进而主动地学习、探索,发现人生的真谛,开阔眼界,开放心胸,塑造孩子们的三观,塑造孩子们的精致灵魂。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软实力也亟待提升,而我们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不仅要紧抓教学的方式方法,更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教育水平与眼界心胸,真正地向着“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努力!


@初中教师李淑敏:

寻找中国教育思想的根

北京西山脚下,北外附校的新教师来到了一座有140余年历史的中式古院落,这座院落隐居山林,周围没有高楼鼎立,也没有汽车轰鸣;有的只是安静素然、儒雅恬静。这座院落被称为敬德书院,是国内首家以提升中小学教师传统文化修养为主旨,集学术交流、思想研讨于一身的公办书院。它是由正心堂、诚意堂、至圣堂、藏书斋、格物斋、慎思厅等相组成,充满着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并提醒来往的人勿忘圣贤训诫。金秋十月,北外附校的新教师来到了敬德书院开始了一天的心灵洗礼。

上午,我们进行了庄重的礼拜圣贤孔子的仪式,敬德书院的老师不光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拜孔子,还讲解了如何拜的仪式。从正衣冠、老师拜孔子、新教师拜孔子、礼成退场,整个流程都格外地充满着仪式感、满足感。“勤奋,谦虚,好学,乐观,实事求是”这是孔子的学习精神。他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他主张“仁”,他的美德核心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他提倡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他认为一个完美的人应该在诗礼乐方面修身成性。他的人生智慧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这些话语时,都可以从他的智慧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我们也许不会学到孔子的全部,但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接下来,王教授向我们深刻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师道。他提出了八个准则:学以为己、教以为己;有教无类;乐学与乐教;身教原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和师生均衡原则。教师是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教育者,自己必先接受教育,自身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方能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主义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任,对当今教师的道德修养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师德如何,直接影响到青年一代的成长,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影响千秋万代。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学术品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求学生为祖国而学,自己必须为祖国而教;教师要求学生要有事业心、热爱自己的专业,自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师要求学生关心他人,自己必须关心他人,爱护学生。

现代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学习、观察与思考。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以言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树立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严格的学习纪律,更主要的是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校风校纪规范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时,你才能教育好别人。而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己的为人处事、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甚至于服饰仪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都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下午,五十多名北外附校的新教师被分为了四组,同时在茶艺、书法、古琴、读经四个小组进行了分组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此次的培训我更想称它为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灵魂的反思、一次境界的提升。


@高中教师朱萍

德者,师之本也  

仁,仁者仁心,师者师心;德,崇德,尚德,敬德,积德。教师要养成师者人格、君子人格,都与师德紧密联系。2019年10月27日,在习习凉风的吹拂下,北外附校50多名新教师来到敬德书院,感受儒家文化的熏陶。

来到敬德书院,还未进门,便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厚重沉稳的历史气质。古朴庄重又干净的院墙,一眼便让人猜出这里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圣地。正门两侧所挂的“进德为本”、“诚敬致用”正也应和着这一点。进入庭院,绕过一堵青灰色的影壁,面前便是祭孔的地方“至圣堂”,屋中孔子像之上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万世师表”。在书院高峰老师的执礼下,老师们来到“至圣堂”拜谒孔子,庄重的仪式引发了我们心中的感触。我们怀着对圣人的诚敬之情,跨过门槛,进入至圣堂。敬德书院的高峰老师作为领礼者,带领我们进行这项庄重的仪式。拜谒前有四项准备工作:整束衣冠,整理好自己的仪容仪表;齐足执中,脚尖并齐做好拜谒手势;恭敬内心,满怀一颗对圣人恭敬的心,诚敬行礼。随着浑厚的一声“拜”,老师们展开双臂,两掌相叠,拇指相扣于额前,行九十度鞠躬礼,致敬万世师表孔子。虽然如今这样的礼仪不再沿用,但历史长河不息,“礼”的思想与传统没有被尘封,仍旧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老师们静思自我立身行道,体悟肩负的立德树人使命。

在古朴素雅的笠僧堂,我们有幸聆听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主任、副教授,国家大学素质教育基地执行主任,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王德岩教授的讲座《传统文化中的师道与师德》。王教授用一个问题引起教师们的思考。何为师德?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王教授讲了传统师德的八大准则。教师的师德在哪里?在众人的学习中。如果我们不能不断的学习,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不能跟随教育更新和学生变化的挑战,在新的变化面前,如何引领学生面对未来的变动的世界,这是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对师德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未来的教师应该是智慧型教师,智慧型教师的成长之路应该是教师自主研修与自主发展,要有生命自觉。师者,国之重器。教师是中流砥柱,肩负着开启民智、传承文化的神圣使命,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与希望。“德行修养的提升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平日学习的多为英语领域的专业知识,感觉传承传统文化更多是语文老师的职责所在。在敬德书院,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触动了我,让我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传承传统文化不分学科,不分角色,匹夫有责。午饭后,书院老师讲解了书法的基本技法,我们提笔临摹,体会书法的魅力。

相聚时匆,离别时忙,带走的不仅是技能,更珍视学习的过程。这次研习活动结束了,我们也收获很大。这是一次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净化心灵、提升思想境界的独特文化之旅。


@小学教师曾雪瑶

一、 上午专家讲座评价

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德岩的讲座令人印象深刻,老师本人知识渊博,学贯古今,对于今昔师德的对比讲解透彻。尤其让我深刻领略到传统师德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老师在讲解过程中还穿插了许多小故事,生动有趣,讲解深入浅出,值得每一位老师学习。

二、 上午专家讲座学习收获

王德岩教授的讲座令人受益匪浅,尤其当他提到孔子说的,我的成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还提到,传统教育的主轴是自身的充实,让我顿悟,在应试教育压力巨大的今天,教师们铭记这句话,铭记自身充实与乐足是相当具有现实意义的。它时刻提醒我,要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学习,沉醉于自己的事业,终身学习。              

三、 下午技艺体验活动学习感悟

下午的古琴体验课令人放松,优美的古琴曲如潺潺流水。听完古琴曲之后,老师们分享了各自的感受,大家对于美的认知都相当深刻。接下来古琴老师又介绍了古琴的相关知识,教授了古琴的两个基本指法,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民族传统乐器的美妙和精深,让人信感民族自豪感。  

@小学教师田静:

一、 上午专家讲座评价

上午专家讲座先从宏观的“仁义” 之谈深入到教师自身的“师德”层面,先宏观再微观,层层深入,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贯穿其中,让我受益匪浅。同时,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二、 上午专家讲座学习收获

上午王德岩教授的讲座以“仁”开篇,将中华文化引入并贯穿全程。似乎以前只活在书本里的“仁义”“礼”活了起来。无论对国家、对先师、对朋友,“礼”都应该切切实实地做到,这不仅仅是礼仪,更是中国人特有的精气神儿,是一颗真挚的心!                        

之后的讲座以“师德”为主题,从道德规范,思想情操和行为准则三方面进行演讲,将传统文化和教师联系起来进行阐述。以传统师德为引子,对作为新时代新教师的我们以启迪。得之于己,方为师德。

三、 下午技艺体验活动学习感悟

下午参加了书法体验活动,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我爱上了这种放松,徜徉的感觉。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经常会使人处于一种焦躁状态,而焦躁的结果更是恶性循环。但是拿起笔,一笔一画的书写,勾勒的过程中,感觉身心像处于山水之间一样,文字的魅力、中华文化的魅力就在此,使人宁静、放松,感悟一场心得修行! 

     

@初中教师宋阿云:

一、上午专家讲座评价

在上午的学习中,老师从孔子的生平和一些令人启发的言行教学中,让我们了解和认识到“礼”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礼存乎于天地之间,存乎于人心之中。愿在以后的教学中能知礼,重礼!对先贤孔子的拜礼让我从行动中感受礼的教化,礼的洗礼。我想今天对礼的学习会成为我汲取先贤学识和精神的开始,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上午专家讲座学习收获

从讲座中了解到八个师德准则:分别是学以为己、教以为己;有教无类;乐学与乐教;身教原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和师生均衡原则。这八个原则对我深有启发,真正的教书育人不仅是教育学生,更是教师的自我教育,要在工作生活中提升自己,对于学生和自己,方法不是最终目的,发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才是学习和教育的不竭动力。

三、下午技艺体验活动学习感悟

原以为茶艺步骤繁琐,不易习得,通过杨老师的讲授及演艺,发现作为与民息息相关的茶艺、茶道、茶饮,更注重的是素、是雅、是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茶道中延时是一种目的,从茶道中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平和、是有意识的提升自我修养,正如历史茶道的源远流长一样,绵绵不绝。


@初中教师许梦丽:

 一、上午专家讲座评价

在上午的专家讲座中,听到王老师的师德课,自己受益匪浅,收获颇多。王老师从古代师德讲到现代师德。从古人智慧联系到我们现在的实际生活,让我对师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上午专家的讲座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具有深刻的意义。

二、上午专家讲座学习收获

听完上午的专家讲座,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师者,人之模范也”作为一名教师,更要从小是要求自己,做好行为品质等各方面的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己作为教师,要为人正直,做好表率。另外,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自己更加要及时反思,多看师德方面的书籍,提高师德意识,做一名真正合格,品质优良的人民教师。

三、下午技艺体验活动的学习感悟

下午,我有幸参加了敬德书院的古琴学习研习课,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国的古琴和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自己也了解到古琴的魅力所在。同时还学了一些古琴的基本功,让我对我们祖国的古典乐器文化充满了兴趣,等到以后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想要更多的了解我们中国的古典文化,也要拿出时间去了解学习。感谢教委和学校能安排这么好的学习体验机会!


@高中教师赵璐:

1027日,我们一行50多人到达敬德书院开始为期一天的研修活动。上午先听了专家讲座,下午进行各项体验活动。上午邀请来的北京工业大学的王德岩教授,为我们做了国学传统与师德的专题讲座。王老师从道德规范、思想情操、行为准则几个方面讲述了传统师德的永恒价值,为我们讲述了什么是师,什么是师德。王老师学养深厚,情致深远,还条分缕析讲述了传统师德的八个准则,让人思考良深,收获非常大。作为一个教师,知道何为师,何为师德,对于这份职业,便更生深沉敬意。而王老师所讲的八个准则,学以为己,教以为己;有教无类;乐学乐教;身教;因材施教;尊严原则;循序原则;师生均衡原则。这些原则都面向教育自身,凸显出观照自我的价值取向,不仅是为了教育的对象,也为了教育者自身的成长,意义深刻。还有王教授说教者贵亲,也启迪我们,要深入走进学生内心,了解他们,亲近他们,才能更好从事教育这份职业,也成就自身的成长。

下午跟随刘老师先听了一首曲子。曲调平静悠扬,意境辽阔深远。后来得知这首古琴名字叫做平沙落雁,让人内心感受特别沉静,似乎是对有人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在秋光潋滟,天高云淡的时间里,有幸静听一首这样的曲子,是一种享受。后来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初试了古琴的演奏,学了基本的两种指法,激发了我对古琴的兴趣,以后我会多听古琴曲,让自己能在平日生活偷出一些时间来,与自己对话。总之这节课,是一个很丰富很好的体验。


@高中教师张晶:

一、上午专家讲座评价

王教授采用“古今对比”的方式,围绕“师德”讲了8条原则。并结合现代实例进行分析,让我在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做,更能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上午专家讲座学习收获

通过王教授的讲座,收获最大的就是关于“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应该避免只关注成绩好或调皮的学生。更应该关注那些努力但无果的学生,应该帮助他们找寻原因,并制定解决办法没,帮助学生获得进步。

三、下午技艺体验活动的学习感悟

结合高老师的讲解,动手感受了一下“书法“这项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字体美观未能得到提升,但在“修身养性”、“有始有终”方面感受颇深,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可以做到老师说得,将这份心性带到日常工作中。


@高中教师王俊霞: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培养思想道德

1027上午,我有幸听了教授的儒学讲座。教授对儒家学说在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学说要义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使我对儒家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将听课感受反思如下: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国家发展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而教育担负着为国家育人的重任。学生的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当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一个个有着丰富的知识和超群的能力,但是缺乏为祖国效力的思想,甚至一心想着出国享受,那么我们培养出这样的“人”又有什么用呢奥巴马说过:“经济长盛不衰,教育举足轻重”。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走进校园发表讲话,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出要求,提出希望,可见教育育人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道德文化的重要性,把育人当成工作的首要任务,着眼未来,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社会的稳定发展,培养出有着过硬思想素质的合格公民。

2、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积淀文学底蕴,提高文学素质,对于我们的业务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据统计,中国成人每年人均读书4.9本,教师所读书目中还包括了教材和教师用书,这统计结果使人触目惊心,暴露出了国人不爱读书的缺点。因此,通多本次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一定要多读系统性的文学著作,网络中碎片状的“心灵鸡汤”会像毒品一样腐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欲罢不能,沉迷其中。长此以往,似乎了解了许多知识,但这些知识杂而乱,使我们缺乏了对系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3、“仁义礼智信忠孝悌”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它强调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准则。尤其是“信”在现代社会生活们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由于缺乏了诚信,使我们的社会变

得冷漠,人与人之间少有关爱和信任。所以,我们的社会在呼唤诚信,“诚信”被纳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由此看出,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倡导中

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也是必须的。

此次学习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动,我要将本次所学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在教育教学中,致力于培养符合国家道德要求标准的优秀人才。


(撰稿/编辑:黄露 摄影: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