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与行政活动 >> 正文

我校小学举行“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教师征文比赛

[发表时间]:2019-06-11 [来源]:小学语文教研组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把中国建成富强中国、美丽中国重要精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落实我校党总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要求,近日,由我校小学党支部和语文教研组联合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活动圆满结束。

征文活动自5月启动以来,受到了老师们的热情响应,大家积极踊跃投稿,满怀深情地讲述了最美家乡、最美校园、最美人物、最美课堂等案例故事,表达出对祖国、对家乡、对学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

冯运伟:《我和我的祖国——北外附校镜头里的学科美》  

陆作静:暑期故乡行,依依不了情——古集镇老家

谭明琼:《我和我的祖国——最美是家乡》

杨乐:《爱国其实是件“小事”》            

二等奖

崔文娟:《我爱你,中国》

田姗姗:《茫茫一轮明月,悠悠万种情思——古诗词中的“明月”之美》    

于晓菲:《不忘初心 美育先行——全班一起变魔术》

朱小玲:《我和我的祖国-最美课堂》

三等奖

陈晓华《基于教学反思浅谈美育教学助发展》

初春:《最美班级》

李张召:《小学古词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渗透》

刘亚楠《我的小老师们》

刘静:《一份拼图引起的“质变”》

任晓蓉:《致敬祖国,做时代的好老师》

宋亚楠:《校园美景写生课中感受真教育》

佟欣:《感受国之强大,明确如何爱国》

邢艳丽:《少年强则国强》

杨莹:《祖国在我心中——红领巾爱国主义教育案例》


部分获奖作品展示:

暑期故乡行 依依不了情

——古集镇老家印象

陆作静

暑至今夏,夏至今日,我再次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官庄集。名曰故乡,亦为老家。

我独自站立街心, 环视四周,虽没有了往日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那质朴的叫卖与繁荣,但却多了些楼宇、超市和现代通讯媒体视窗。其亲切感由足底,骤然由足底升入心间。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官庄,又叫官庄集,地处三界(蔡阳、张集、七方)通商交汇之地。我本以为家乡因世代官员辈出较多而得名,实则是三地方官员为争占(也有“征战”之意)这一片经贸流通的商海桑田,时常闹别扭,总不和,故南阳郡遂决定修筑城墙,开挖护城河,设立有东、西、南、北四大城门。城内门庭若市,冶金印染,农林牧副渔及其交易市场一应俱全。上方,明令该地不再属于某个官员或某片官方,直属于上郡统一管辖,故此得名——“官庄集”。

从此,当地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商贸更加通畅繁茂。儿时的记忆里,北街两边的门店都还是一块块木板组装并靠而成的。深夜上板歇市关闭,清晨卸板开门营业。

我就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官庄集的娃。

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1980年春我们官庄集就用上了电灯。这在当地乡村绝无仅有。整个集镇南北、东西两条街晚上灯火通明,12米高的街灯,更是华灯高照。即便是冬季,孩儿提时代的我们,依旧在如同白昼的大街上玩耍、游戏、捉迷藏,留下了串串童年的笑声和足迹。周边乡村,来我们这里上学的同学都说,遥望我们的夜景,似乎在仰望城市的夜空。听到这儿,我等自豪感油然而生。

出北城门直行2、3里,地势略高,上有远近闻名的泰山庙。据说那里香火甚旺,历年前来烧香拜佛的朝圣者络绎不绝。据说有100多年的历史喽!我不知为何言之“泰山庙”,除了祈求国泰民安之意外,亦或是地处于山东泰山和喜马拉雅之间吧。我记事起,北、西、南三地偶有水患,而我们官庄集镇安然无恙,泰然处之。泰山庙虽已拆去好几十年了,据说至今仍有前往朝圣祭拜者。可想当年是怎么样的闻名遐迩!

若是赶上一年一度的庙会,那更是信徒无数,人潮如流。就在前日谈及泰山庙,遂有知情者告诉我:临近村有一村民到我们官庄集赶集,途径泰山庙,无心随口说了句不吉利的话,顷刻嘴歪眼斜。经同行人指点,立马返回家中带来香裱纸钱,再回到泰山庙处祷告祷告,随后返家途中,遂愈好归正了!咋一听,还真邪乎。虽说信则有不信则无,但是此类状况不止一二,偶有发生。对此,也无人能说得清,道得明,灵验即可,也无需详解,也解释不清。只需虔诚以对,便可安然无事。

在泰山庙东侧附近有个老皇(黄)堰,老皇(黄)堰下面有口老皇(黄)井(名字来历无从定论,不知是汉光武刘秀西来,或是黄帝南下,曾到泰山庙进香,或途径或小住)。据说凡是肚疼腹泻,只要喝碗老皇(黄)井的水,瞬间清爽顿安。总之,就一个字“灵”,无论是泰山庙,还是它附近的井水都很灵验。听我不信,说你更不信,可是我们官庄集的人和但凡亲历过的都信,因为甚是灵验,所以不得不信!

走过西街,路过老书记余永久门前。见门开,他在家,我便走进,与他攀谈了起来。据老书记介绍,老皇(黄)井在堰埂下面第三块农田的西北角。如今老皇(黄)堰的水几近干涸却从未枯竭,堰埂下面的老皇(黄)井也早已寻无它处。据说老皇(黄)堰的水从未干涸是因为老皇(黄)井还在,二者是联通的。谈及至此,儿时与玩伴们堰里游泳嬉戏的场景再次浮现,也不曾间断。

返回街心,往南步行50多米,南街左侧有一座二层小楼,地处南护城河,便是我家。是于1990年用上十卡车大石头垒起一人多高奠基新建而成的(原老房子是在东城墙上盖的)。它坐东面西,前后通畅有门,后门外有一院落,院落又有后门,出门便是一翻转倒“L”形莲花池(原未平的护城河遗址)。15年前我们将此房卖给一叔叔,他家开办起了私人诊所,后又以其子姓名名命就诊居住至今。路过家门前,叔叔接待了我。我也特意走进家门到后院转了转。当时,妻子和家人在此开个日用百货商店,也叫它批发部。后来在后院里还同时干起了面条加工厂(那年女儿结婚,支灶待客用硬柴烧火时,我还见过当年由我亲书的“面条加工厂”的挂牌)。直到1993年春我被优选调到镇直学校任教,家里94年停止开办,95年学校新建单元楼后,举家迁离官庄集镇儿。

弹指一挥间,一晃20多年过去了。老家在我一双儿女的记忆里知之甚少,了无痕迹,而在我和妻的记忆中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也都不曾离开。老家官庄集,时常萦绕于我们心头。尽管每年都会回一两趟老家,似乎回去的次数愈来愈少,每年还会多次梦回官庄集……甜甜的梦啊,亲亲的家!

说到故乡官庄集,她昔日的鼎盛与繁茂,远的知之甚少,只可想象,就像影视剧里那古老繁华的街市和那川流不息的人群。

我记忆里,儿时每过年是要唱大戏的,还有专用戏台。其中《卷席筒》算是我记忆中珍宝之一。曹昌娃儿带领嫂子和侄儿侄女上京城告御状,状告中状元之后陈世美似的当朝驸马哥哥变心。家门奶奶沈秀玉,据说大字不识一个,却记忆力超群。由她饰演的曹娃儿嫂子,形象逼真,入情入境入理。观众掌声不断,感同身受,催人泪下,都替“嫂子”鸣不平,憎恨“哥哥”负心汉。另一个主角曹昌娃儿,年少正直,仗义执言,独闯公堂,伶牙俐齿,情真意切。人物演绎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他是一个好像叫六七的演的,姓刘。据说他就是当年戏班的班主。我曾在他家门口待过,还看过他亲自制作的古装戏衣、冠帽呢!听我妈妈讲她们那代官庄集的人,几乎都会唱豫剧!再后来,我还亲看过我家门大姐她们排练并演出的现代戏《洪湖赤卫队》。大姐饰其中女主角韩英。

说道大姐,是我大伯的长女。她和大姐夫他们是我们官庄集学校的老牌高中生,都比我大12岁整整一龄。那时官庄集学校很大,拥有齐全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就现在来说就是一条龙,是个完全中小学校。学生大多是临近“王官箱”三地(王寨、官庄和箱庄)的学生,也有近邻张冲和邻县的张庄和岳庄的学生。生源充足,来源广泛。据说,我们官庄集戏班子和学校的篮球队、乒乓球队,在当时公社或整个乡政府里,傲视群雄,非常有名!

哈哈,似乎是忆起看戏跑了题,咋来到学校就不想回去了。言归正传,再聊街市。

不大的官庄集,2000年前,国有食品、供销、医院、粮站和兽医站一应俱全,且历史悠久。官庄集,横竖交叉两条街,过去北街兴,后来南街旺。一街两行,向南绵延,逐年渐长。尤其是85年至95年这十年间,日用副食批发部随增至五家,布匹、服装、鞋帽摊位鳞次栉比,好像如今北京大红门地区的服装商贸城。更有不少摆地摊儿的,或鞋袜,或玩具,或各类蔬菜水果,绵延数百米。特别是进入每年腊月年关,每到逢集上小年二十三之后,赶集人数与日俱增,用上“比肩接踵,车水马龙”一点儿也不为过!更有几家批发部,还在门外设立展台,特供特卖。一般日销售额那时可达三四千元,有时会更多,抵得上平时淡季一个月的销售额。

狂买狂卖好经贸,赶集赶忙真热闹!

真热闹,过往兮; 好经贸,俱往矣!沧海桑田时境迁,福兮祸兮变了天。前文再现街市的繁茂与兴荣,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初十年的春风吹拂,而后二十的衰落与现状也拜改革开放之“所赐”。一切向钱看,一些商户、能人志士和一些怀揣金梦的年轻人陆续离开,加之周边常来赶手集的人们也想去赶大集、逛大市,官庄集便慢慢不再人潮涌动,不见车水马龙,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目前官庄集没有下海外出打工的人儿,除了个别依旧守护家门买些日用品外,大多依旧青睐于那片多情的土地——忙时在家种地,闲时外出打工,偶尔打打麻将,玩玩扑克,倒也悠闲自在,安居乐业。

官庄集大队,下辖8个生产队(如今早已叫组),街上住户居民分有两队,分别是五队和六队。出东门1里路,有两个村庄:路北的地势略高,叫上陆冲,是四队;路南的地势趋低,叫下陆冲,是三队。顾名思义,所住村民大多是本家陆氏一族。现如今,道路两侧他们早已新建楼房住宅,与官庄集东街连在了一起。

出西门1里的村庄,叫西刘家,是七队。西刘家往南1公里的村庄,便是南刘家。中间有一路相隔,分别是一队和八队。他们的地界,接壤襄阳县(现在叫襄州区)。出南门1.5公里的村庄,叫陈沟,是二队。据说多少年前住着大户陈家,又因村庄南1里路处有条沟,便是陈家沟。所以,这个村庄人们也管它叫陈家沟。

说到陈家沟这条沟,有点与众不同:东高西低,东小西大(或称之为东窄西宽),当地人有的干脆说它是“东邪西毒”!东接上至三四队中间路上游的大草堰,西流至邻县的官沟坝。官沟坝水域辽阔,停泊几百艘军舰都没问题。

在大草堰的上游是公元197几年大集体时社民(员)们修的大水库,同样水面辽阔,叫“幸福堰”,是专门用来蓄水灌溉下游大片农田的。地处上陆冲和大队林场(也叫汪岗儿林场)之间,隶属大队直管。我家也曾在汪岗儿林场住过几年,同时也有过跟当时武汉下乡的知青呆过一段的经历。当时叫九队,随1979年我们又搬回街上而撤销九队这一建制。因为太小,也只是依稀记得。而我印象深刻的是,幸福堰修好后的某年冬季,人们从大堰里捞起很多很多的鱼,而且很大很大。大的,足有我那时大半人高!人们用大概十几辆两轮的板车,成群结队地一板车一板车地往汪岗儿仓库运。据说那些鱼都分给村民们了,吃鱼跟吃馒头差不多。想必那一年过年,家家都不用买鱼了。幸福堰,还真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带来了实惠!

今年早些时候,我还跟我爱人提起过:结婚前一天,我专门跑到幸福堰洗了个澡(当时家里条件有限,又赶上堰里的水不那么冰冷)。她当时一听,很新奇:“我怎么没听你说过!”我随口回道:“是嘛?二十多年了,我都不曾跟你说过——你忘记了吧?”她说:“真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哈哈,或许不值一提。在我们老家过去在堰塘里游泳洗澡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了。十一二岁时的我,夏季放牛之余,我们就在幸福堰里打水仗、捉迷藏。当时,我都可以双脚踩水,双手轻轻上下浮动,便可在水里脚不着底,站立个把小时!看来婚前我到幸福堰里洗了个“幸福澡”,婚后竟幸福得忘了告诉她这个非凡的“结婚仪式”了……

提到汪岗儿林场南边1公里处的幸福堰,不仅若大,而且幸福。她不仅可以自己蓄水,自给自足。后来1980年,为了专门给她供水,还在官庄集正北的庙岗上新修了落差足有30米的提水泵站。而且泵站水渠又绵延2公里,将上游流下来的水,“北水南调”送到幸福堰。这可谓是国家改革开放后,我村乃至全镇一个规模宏大的配套工程!学生时代的我,也曾参与过他的修建,帮大人们扶推过板车。这座在泰山庙遗址上修建的水电站和通向幸福水库的大渠至今人们受用着。

在今天看来,兴修这座附属工程还真具有战略的眼光,堪比今天国家从我们丹江口把水调往首都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南水北调”工程!

在提水泵站的西侧便是一条出官庄集西门直通大店小店316国道的大道,交通几经修复,便利通畅。在这条大道的西侧又是一林场,只是比汪岗儿林场要小点儿,隶属我们五队,直接与邻县岳庄、崔楼接壤,中间只隔了另一条“北水南调” 的水渠,直通官沟坝水域。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故乡老家官庄集及其附属村庄的地理位置和具体分布。其不难看出,官庄集地处高位,四面环水,早已不再“四面楚歌”。就连邻县上百平方公里水域的官沟坝,现在想来早年也隶属我们官庄集镇。

昔日具有深圳、浦东开发区地位的官庄集镇,在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能否再次引起尚方官青重视与垂青,再次焕发青春与活力,官庄集的子民们拭目以待,正翘首期盼!

官庄集,虽经历时代的变迁,但她依然拥有着千亩良田,万亩桑地。近年专业养殖鸡鸭鹅、鸽子、猪狗、牛羊及水产渔业龙虾等,应有尽有。再加之官庄集固有的战略要冲,厚重的历史人文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环境,优美的田园风情风光,以及闲适与人无争的生活娱乐方式,故乡官庄集依然是人们神往的地方!

据我家门小叔陆文清(我的第一届学生,也官庄集村村支书)讲,由湖北正大集团“一带一路”中国·丹麦国际育种生态循环项目,两年前已正式立项,投产3亿元兴建大型现代化养殖基地,在官庄集林场闲置地界兴办实业,并即将完工,相信定会惠及当地百姓。另外,不时还有大公司大老板驱车前往实地考察。

如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深入人心,这股得时得力又得意的春风再次吹到了我故乡官庄集。据规划,临近乡村近邻正准备集聚靠近建房兴业,商贸、饮食两条街已经规划,几家农家乐和大型水上乐园项目正在筹划之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商家云集,集于官庄。”渴望有志之士,能够高瞻远瞩,前来官庄集实地考察,大量投资兴业,复兴我官庄,共创你辉煌!

无独有偶,吾睹有藕。“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汉乐府《江南》岂不就是对我家乡官庄集的写照嘛?换而言之,我官庄集再次乘深化改革之春风,将来便是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的一个缩影!

果真如是,逐步复兴官庄集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逐步营造更好更便利的投资环境,能再招引一两家大企业、大财团,官庄集及其附属地界一定会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再现官庄集昔日的神奇与神力,定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景象!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们相信并有理由深信:只要是我们官庄集人,无论在家在外,只要人人心系家乡,热爱家乡,广结友善,众志成城,那我们官庄集的明天准会更好,我们官庄集人的明天生活会更幸福!


我和我的祖国

           ——最美是家乡

谭明琼

那个坐落在长江上游嘉陵江畔的城市,年轻美丽、浪漫富饶,她就是我的家乡重庆。重庆有很多好听的名字,外号多达9个,堪称我国绰号最多的城市。当您放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高楼时,重庆的名字叫“山城”;当你在任何季节漫步江畔时,重庆上空的阳光似乎都会被轻雾笼罩,她的名字叫“雾都”;当然,重庆是一座舌尖上的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弥漫着的火锅香味,足以挑逗你的味蕾,她的名字叫“火锅之都”。当然,重庆还有江城、桥都、陪都、火炉、幻都、温泉之都和钢铁森林之称,真算得上是“变脸”大都市了。

重庆之所以被称作“山城”,是因为重庆的山地和丘陵众多,占据了总面积的98%,其中山地占了75%,丘陵占了23%,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以及大娄山环绕在这座城市的周围,在这里,几乎看不到横平竖直的马路,所有的道路都是根据地形弯绕盘旋,让人眼花缭乱。这里的建筑也别具一格,城市依山而建,站在任何角度,都能发现马路上面有房屋,马路下面也是房屋,建筑物层层叠叠,自带梦幻色彩。这样的建筑奇观,全世界恐怕只有重庆可见!我的母校原西南师范大学的建筑也同样带着重庆特色。西南师范大学是美丽的缙云山下以“园”著称的花园式学府,有桃园、李园、杏园、梅园、竹园等,文科生大多数居住在“桃园”,我则住在桃园5舍708-1。桃园5舍也是依山而建,楼的正面是一条与5舍4楼齐平的马路,一座天桥将两端连接,这是桃园5舍出入宿舍楼的唯一通道。对面的马路连接桃园1、2、3、4舍,还分开一条岔路绕着桃园5舍连接着5舍后面的另一条马路。如果我们从楼正面的马路回宿舍,那就通过4楼的天桥上7楼,相当于住在3楼,而从楼后面仰望我们的宿舍,我们晾晒的衣服却是挂在7楼的阳台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最网红的就要算坐着轻轨穿楼而过了!如果您来到了美丽的重庆,正好坐上了2号线轻轨,当列车预报员播报您所乘坐的轻轨即将通过李子坝站时,请您提前准备好拍照手机,因为您和您乘坐的2号线立马就要从第19层的居民楼穿越而过,不要太惊叹,您拍的照片可能瞬间变网红。

重庆还有一个名字叫“小香港”,这个名字得益于重庆的夜景。坊间有“不览夜景,未到重庆”的说法,足见重庆夜景的观赏价值。看夜景是重庆旅游最重要的一个卖点,号称“5D夜景”,最佳观景台要数南岸区南山的一棵树和渝中区的鹅岭公园瞰胜楼。晴朗的夏夜,寻着月色,闻着黄桷兰和桂花的香气,晚坐南山,俯瞰滚滚长江与平静的嘉陵江在朝天门码头交汇时呈现的黄蓝两色,看四岸高楼层层叠叠的灯火映入江面随波起伏,看飘荡着歌声的游船悠然穿行江面,一时间,竟宛如置身于香港维多利亚港,重庆因夜便有了“小香港”的别名。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黄昏,邀两仨好友,轻坐渝中半岛鹅岭公园瞰胜楼,沏一壶茗茶,在半岛内俯瞰两江,看夕阳西下之从容,看华灯初上之繁华,看夜色阑珊宠辱不惊,任江风轻轻拂过脸庞,不觉间,两岸早已灯火通明映入悠悠江水中,分不清哪里是楼哪里是影,沉醉在这热情而又温婉的5D夜色里,久久不肯醒来!

如果您想兼顾现实版的4D魔幻穿越高楼又不想错过看江景,最执著的办法莫过于赖在轻轨2号线里来来回回一整天,跨越嘉陵江、依偎长江、白天玩4D魔幻穿越高楼看山看水,晚上隔着车窗玻璃静观5D夜色之繁华,绝对不会觉得景色在重复时间被浪费。

重庆有数不胜数的美食,舌尖上的重庆最令人垂涎欲滴的还是闻名中外的重庆火锅。重庆火锅来源于民间,升华于庙堂。无论是贩夫走卒、达官显贵,还是文人骚客、商贾农工,都趋之若鹜赞不绝口。作为一种美食,火锅已成为重庆美食的代表和城市名片,以至于人们说:“到重庆若不吃火锅,那就等于没到过重庆!”慕名来重庆旅游的人到了重庆,哪怕是平时不能吃辣的朋友,也不愿错过如此美食而不惜挑战自己的味蕾!离乡在外的游子对家的思念,也是可以用一顿火锅解决的。离开家乡岁月已久,终不会忘记的是家乡的亲人、乡音和美食。每每回家,与家人围坐吃火锅便是心照不宣的默契,吃了火锅就算回了家!与老同学老朋友聚会,也一定会火锅来安慰远走他乡久别久重逢的人儿,吃完火锅喝完酒,记录着同窗情谊与岁月流连的往事便又历历在目了!

重庆叫“桥都”绝对实至名归。重庆两江环绕,桥是连接各区县的重要通道。“半江春水、半江高楼,一桥风景、两岸繁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民谣是对勤劳奋进的重庆人民最美的赞誉,也表达了重庆有路的地方就有桥的城市特征。石板坡长江大桥、石板坡大桥复线桥、杨公桥、嘉陵江大桥、渝澳大桥、鹅公岩长江大桥、黄花园大桥、菜园坝长江大桥、朝天门长江大桥、东水门长江大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大宁河特大桥、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江津鼎山长江大桥、周家山大桥……当然在重庆,各式各样的桥梁远远不止这些,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动人故事,每一座桥都与这一座城融为一体。桥,是重庆的另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是每一个重庆人的骄傲。

重庆从四川省的一个市华丽转身,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的重庆是一个以“堵”闻名的城市,因为道路和房屋都依山而建,大多数马路都是单行线,没有像北京或其他平原城市一样四通八达的马路。读大学的时候,我每周末从市区的家往返于北碚区的大学校园,交通工具只有唯一的公交402,从两路口出发沿嘉陵江岸的傍山公路一路蜿蜒向北,完全正常通行的情况下要耗时近2小时,大多数时候都会因为路窄堵车耗去更多的时间!而直辖后的重庆经过全面规划,已经布局和建成各区半小时畅达市中区的市内高速,不仅如此,重庆人还脑洞大开,根据重庆独特的地形特征修建了让世界都叹为观止的轻轨线路,比如前面提到的从19层居民楼穿行而过的2号线,到达平安站时还会来一个接近90度的飘移式转弯,类似这种惊叹发生在重庆不足为奇。位于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她是跨江公路和轨道交通两用桥,桥面过汽车,桥下部是轻轨6号线,还有……在重庆坐轻轨,需要您有一颗充满好奇和坚强的心,当然,也会带给您无法言说的视角享受和期待。因为你不知道下一刻出现在你眼前的是山是水,是繁华的都市还是青绿的自然,是喧嚣吵嚷的人流还是宁静寂寞的旷野。这些重庆交通,是我离开家乡多年后像个陌生的游人一样体验到的新奇,当我漫步在重庆的街头时,一边回忆岁月的痕迹,一边感叹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幸福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时代在变迁,城市在发展,而被千千万万重庆儿女铭记的红岩精神却从未改变!

红岩是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是重庆历史文化中最具有成长性和现实意义的主流。红岩原本是重庆一个名中“红岩嘴”的地名,因为这里的石头是侏罗纪红色岩石。抗战期间,重庆变成了一座鲜血四溢的城市,革命烈士用鲜血洒满战场,这里有他们抗争的痕迹:渣滓洞、白公馆、哥乐山……这里涌现了许多革命先烈:江姐、小萝卜头、杨虎城……这些革命先烈忠于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共产主义气节的革命斗争事迹,他们用不屈的灵魂铸就了独特的红岩精神,彰显出红岩精神的实质。红岩魂广场、哥乐山烈士陵园、渝中区红岩革命纪念馆渣滓洞、白公馆等历史地标不仅是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更是后人缅怀革命先烈、铭记历史的永存之地。

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是幸运和幸福的一代,但今天的幸福生活曾是成千上万的前辈抛头颅洒热血历尽千辛万苦为我们创造铺设的。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爱党爱国爱家乡,以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热爱生我养我的家乡,更爱由千千万万个家组成的我的祖国!


爱国,其实是件“小事”

杨乐

出生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成长于一个在抗战史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小城,从小我就深受各种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学校举办的爱国主题演讲、烈士陵园的扫墓活动、红色经典观影、各种班级中队活动、来自长辈的谆谆教诲......不胜枚举。然而,爱国、民族自豪感、民族情结这些字眼对于当时年幼的我来说一直陌生又疏离:爱国是老师和家人天天反复念叨的大道理,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是自己却没有特别强烈的切身体会。

时光像一条穿梭的小河,曲折蜿蜒,却一往无前。渐渐长大,阅历不断的增多,离开了欢声笑语的小学、进入了埋头苦读的中学;踏出了象牙塔一般青春洋溢的大学、进入了学术自由的研究生院;义无反顾的离开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迈进了梦想启航铸就梦想的菁菁校园,我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踏过的山川湖海、听过的每一段澎湃旋律,都不断提醒着我,其实祖国一直都在我的心中。


一、初次“心动”

脑海中,第一次油然升起的那种民族自豪感是在高一结束的那年盛夏。在即将进入高二前,学校为所有的学生组织了一场军训。酷暑,骄阳,无尽的军姿练习和嘹亮的哨声。那年夏天,每日最盼望的,就是结束一天训练之后,可以和二三好友一起去附近的快餐厅喝一杯冰饮,然后回到学校去,参加拉歌活动。教官是一个皮肤黝黑又有点羞涩的大男孩,话不很多,却很喜欢唱歌。他最喜欢的歌曲这么多年后我依然记得——《军中绿花》。“妈妈你不要牵挂,孩儿我已经长大,站岗执勤是保卫国家,风吹雨打都不怕。”每每唱到这一句,我都能看到他牵动的嘴角和微湿的眼眶。每每如此,16岁的我都感同身受。保家卫国,遥远的字眼。但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懂了,有所触动了,就像初恋般怦然心动:爱国大概就是那样一种感觉:祖国就像妈妈一样,爱祖国就像爱家人。为了祖国,为了家人,我们愿意有所舍弃,有所牺牲,有所付出。但这一切都是源于爱的深沉。

二、原来,“你”一直都在我心中

2008年,我还是一名课业繁忙的大三学生。那一年,对于很多和我一样的大学生来讲,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梦想照进现实:2008年奥运会来到了中国。北京第一次成为了奥运会的东道主城市。

天津紧邻北京,作为奥运会足球比赛的承办城市,大批的外国游客和运动员们也涌入了津城。很荣幸的,我成为了一名奥运会志愿者,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为与会的各位外宾提供引导和咨询的服务。志愿者的统一制服是一套大红色的运动服。红底金色纹路,像极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配色。胸前刺绣的五星红旗时时刻刻提醒着我,在这样一个国际场合,我不仅仅代表个人,也代表着我的国家。

盛大的开幕式上,许许多多的舞者翩翩起舞,一起吟诵一句古老的谚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向外国友人们发出了震耳欲聋的邀请。烟花、美轮美奂的舞蹈、飞舞的火炬、志愿者的大红制服、外媒铺天盖地的赞美之词都是我记忆中闪闪发光的高光点。那一年,我真真正正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感受到了祖国强大之后,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也突然意识到:原来年少时我只是不懂,其实祖国一直都在我的心中。

三、其实,真的是件小事

毕业了,走入了职场,成为了一名职业的译员。职业的特点让我每天都在与形形色色的外宾打交道。在繁琐的外事工作中,有堆积成山的文本资料,有跨越8个时区的视频会议,也有长达9个小时的高强度陪同口译任务。工作中,职业素养与翻译技能固然重要,然而,作为一名“老翻译”,我发现民族情节才是我作为一名外事人员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和基石。

 工作之外,与外国友人闲聊的时候,我会发现因为信息差,很多人对中国的现状不了解、或者对中国有着刻板的固有印象。甚至有的时候,会遇到轻视和言语上的挑衅。每当这个时刻,内心深处的那份情结会油然升起。我都会提醒自己:不卑不亢,但是原则的问题我要表明立场。每一次,耐心的解释和善意的介绍都会得到外国友人的认可,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印象。我也成为了他们口中的nice Chinese girl

就这样从少年不识爱国情到初次心动,从踌躇澎湃到如今的潜移默化,祖国就这样镌刻在了我的心里,就像我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人在异国时偶遇中餐馆里的一碗热汤,每周升旗仪式面向国旗的那份注目,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跟外国朋友的较真儿,对外国同事的每一次中国文化介绍,还有对学生们的谆谆教诲。

少年不识爱国情,人到而立蓦然回首:中国——原来一直都在我心里。随着我的长大,我对你的爱的更加深沉、也更加含蓄。爱国不是那么形而上的辞藻,不是空洞的字眼,不是教科书里那一段段冗长的文字。我们爱祖国,就像爱家人,就像爱朋友,就像爱我们身边的大地,山川湖海,它真的真的只是一件小事。


我和我的祖国

——北外附校镜头里的学科美

冯运伟

祖国,从黄河源头走来的智者,继承了黄河水流的波澜壮阔和源远流长,用星火燎原的力量点燃一簇洞穿时空的火焰,光芒神圣!用打磨石斧石锤的手,打磨出了中华民族更加光明的未来和惊人的智慧。再翻开五千年的历史,发现祖国的生命精髓——长城,那道伤痕,记载了多少沧桑,又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走过70年,祖国处处焕然一新,似乎每天都在创造着新的奇迹,在这样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要学会感恩,用我们最真诚的方式献礼祖国华诞70周年,为此,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在筹备庆祝祖国70周年来临之,拍摄了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宣传片。在祖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背景下,我校各学科也在发生着美的变化。

与传统课堂相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成为主要教学趋势,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尽管如此,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如:教学中,教师总是以第一视角反思自我、反思课堂、反思课程,难以站在一个支点或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一切,为此,通过镜头来表现,一方面让学生更能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知识的重难点;另一方面,镜头语言与其他语言形式相比, 更具可视性和直观性, 学生们通过视频回放方式还能看到每一门课程的魅力所在,这也是电视节目能够利用其镜头语言的特点更快地吸引观众的注意, 而不是像报纸一样需要较长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笔者在通过为祖国献礼的拍摄中,发现原来镜头中各学科美是如此的真实与特别。

一、背景部分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简称“北外附校”,我校自成立以来,不断以自身努力,朝着最美的远方前进。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60年来,北外附校从竞争压力大,到办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认可度逐渐提升;从最初的常规课,到现在的几十门丰富多彩的特色课;从注重成绩的提高,到现在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从请进来到走出去,北外附校经历了一次次风雨,创造了一个个辉煌。它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正是因为它敢于有梦,敢于完善,敢于进取,敢于创新。我校在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拍摄过程中,以各学科为线索,发现每一学科都蕴含着深深的爱国情,用热爱和专业,造就了一个“美而有底气”的校园。本次拍摄均由我校小学生策划、设计、制作,整个过程中,学生发现各学科中处处存在美。

二、各学科在镜头中呈现出的美

1、在镜头中品味韵律氤氲的音乐美

“我们所说的音乐作为美育手段促进德智体的发展,和音乐作为自身的美育价值而存在,就是要牢牢抓住音乐艺术是以音响作为素材,而构成音乐形象,通过听觉,诉诸人的感情世界的特殊形式的教育。这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在音乐课的拍摄过程中,发现美妙的旋律始终是我们音乐课堂的首要内容。学生在无数次旋律的感知中认识音乐,享受音乐,特别是在拍摄选唱《我和我的祖国》这一首歌时,学生们流露出的那种自豪感和投入感,是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无法比拟的。音乐课上,让每一个灵动的音符说话,让孩子学会聆听音乐,感悟音乐,品味音乐,学会用美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世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悲壮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教师通过自身专业,让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在课堂荡漾,让学生遨游在音乐的海洋里,让孩子在韵律氤氲中品味音乐的艺术美,是非常重要的。镜头中,伴随着歌声,学生每一次轻轻的摇头,每一次身体有节奏的摇动,都是对美的享受,对美的欣赏。学生们的内心是纯真的,他们的歌声与微笑是纯真的,他们用童真的心灵感染每一个人。学生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演唱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和对祖国的深情厚谊。艺术是相通的、共融的,以镜头中音乐的独特角度,去勾画祖国强大之美,学校的教育之美。

2、镜头中动与静的美

操场上,田径运动会正在热烈地举行,学生们在实践中展现力量与速度、灵敏与协调的完美结合。运动员们在劲爆的速度、轻盈的姿态下,尽情释放出不同的美。篮球场上精准的投球,团队间密切的配合,舞蹈中活力四射的动感,都是融入美育的重要途径,给人们以视觉上的饕餮盛宴。总的来说,“体育”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基础教育,教学的目标汇聚于学生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实际获得,掌握体育相关知识,在实践中应用习得的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学生通过体育课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精神风貌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拍摄现场,学生们挺拔有力的站姿,浑而有力的呐喊声,无一不展示着体育中的力量美,同时也是展示着学校风貌的自信美。

3、镜头中科学探究美与客观真理性

向美而行,遇见教育中最真的美。科学实验课上,学生为证明一项假设,而不断尝试去实验。镜头中,学生认真、执着、坚持的求真精神有着其独特的美,它虽不能直接给人以感官的刺激,但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与实践后得到的美更是一种求真美。北外附校在办学过程中融入了科学课中的求真理念,真实的办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4、镜头中皮影课上的传统美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凸显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在拍摄皮影课时,虽然学生们在台上风光无限,但它的完美呈现却对表演者的技艺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镜头中,学生们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老师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培养表演人才,甚至最终能组成一个皮影剧团,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全中国目前仅存的皮影剧团屈指可数,而且都集中在教育文化较为贫乏的山区及农村,也正因为这样我校开设的皮影课除了让学生从中学到技能外,更是赋予学生们一种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

三、拍摄镜头内、外都是一种美

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各分组成员通过不同学科的转变、不同场景的转换、不同镜头不同角度的拍摄,将不同的学科融合在一起。在学生们的镜头中每一门学科、每一个人、每一道风景都成为了镜头中最美的一个焦点,而拍摄的学生们也正因为他们的专业、认真、担当成为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四、后期制作过程中是一种思维美

在当前影视制作过程中,技术和美学思维是影响影视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影视是一门视觉和听觉艺术,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实现突破,需要在视觉和听觉层面不断提升,这就需要在影视后期制作中融入美学思维,美学思维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对所拍摄的内容进行剪辑,对每一个画面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需要运用审美学,将所拍摄的零散画面进行整合,最终,才能传达出一个既有思想情感故事,又有较高美学存在的画面。

五、感受镜头下校园里的细微美

透过镜头可以放大校园里每一个细节、每一处风景。清晨,教学楼、宿舍楼上那一墙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教室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阳光透过梧桐树的枝叶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可爱的孩子们伴随着欢快的歌声走进美丽的校园,向见到的每一位老师鞠躬问好。晨读时,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传来阵阵朗朗的读书声。课间,阅读廊成了大家最喜欢去的地方,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静静地阅读,或者和同伴一起共读,成了校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经过镜头的对焦、角度的选择、人物的特写、全景及近景的交替切换最终呈现出的作品,在校园的各个地方进行展播,驻足欣赏的学生们,也在无时无刻地感受着校园里一切美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