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部新闻 >> 正文

以活动型思政课程一体化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05-10 [来源]:

57日上午,清河学区迎接建党百年现场会在我校举行,我校马小媛、郭丽、王静三位思政课教师分别承担了小学、初中、高中思政课现场教学任务。三位教师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背景,紧密围绕探究主题,认真研究学情,结合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思考、感悟,很好地实现了思政课价值引领和政治认同教育目标,得到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北京市特级教师、海淀区名师工作站政治学科导师组组长戴颖老师对这三节课给予了高度很多。戴颖老师认为,王静老师的这节课探究主线逻辑清晰,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明理进而践行”。教师以“什么是‘走在前列’?——为什么能‘走在前列’?——‘走在前列’去哪儿?谁去?”共三个环节作为探究主线,重点突破“为什么”,不仅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切中高中生的理论及思想难点,在“明理”的基础上,学生形成行为自觉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阅读文献”的方式,契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教师针对高中生的状态,即不满足于仅仅从史实和实践层面认识党的领导,更需要较为深入的理论论证为他们在“理”的层面上答疑解惑。为此,教师在大量文献中精心选取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秦宣教授的《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文献,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既让学生在理论上有更多的获得感,也提升了学生合作与分享的意识与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通过“党课开讲啦”等视频资料的引入、历史学科的跨学科史料分析、访谈校友等多种方式,使课程学习更加生动鲜活,提高学习的切身性与参与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一节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典型的活动型综合探究课程,很好实现了政治学科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等素养目标。

戴颖老师指出,郭丽老师设计的这节课,紧扣时代主旋律,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抗疫斗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经历中感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

本节课精心选取了学生亲身经历的“抗疫斗争”这一真实案例,整合教材相关内容,突出“党领导人民”的制度优势。教师既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开发者,政治学科教师还要有对时政的及时准确的把握。为此,教师将“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这一理论层面的解读与学生切身经历的“抗疫斗争”建构起联系,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既重视感性认识层面的体悟,又需要提高到理性认识层面的深度。

本节课还通过视频资料的引入、指导学生设计未来规划等多种方式,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习的切身性与主动性,使学生能在行动中自觉践行“抗疫精神”,同时形成对国家制度的自信与认同。

戴颖老师认为,马小媛老师设计的这节课,以长征及长征精神为主题,针对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形成“党的领导”的认同和践行长征精神的自觉。从“小组绘制长征路线图”到“观看遵义会议视频”;再到“我讲长征故事”以及“分享自己践行长征精神的真实事例分享”均切合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乐于分享的特点,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加以引导,逐步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

本节课逻辑主线清晰明了,明线与暗线从两个层面紧紧围绕主题展开。“明线”是活动线,“暗线”是教师的启发指导线。“小组绘制长征路线图”不仅使学生重温长征路、感受长征之艰辛,从情感上形成崇敬之意,也初步培养了与同伴共商共学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观看遵义会议视频”则使得学生通过对遵义会议这一史实的了解感受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我讲长征故事”和“我学长征精神实例分享”则通过学生的自我感悟,形成践行长征精神的行动自觉。

我校借力海淀区教委和清河学区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利用12年一贯制的办学优势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思政教育的丰富资源,与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法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立足课堂这一重要阵地,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活动,收到了阶段性成效。在之后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以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为突破点,深入研究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衔接点,为学生长远发展、整体发展奠基,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扣上“马克思主义的纽扣”,引导他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传承北外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