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

怀揣梦想,铸就未来——我校举行高一新生报到暨迎新大会

发布日期:2020-08-30 信息来源:

8月29日中午时分,新一级高一新生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以及对新学校的无限憧憬来到了北外附校,高一教师团队以有序的安排、昂扬的姿态欢迎大家的到来。

1913C

为保障新生报到错锋有序,不出现聚集现象,各班新生在志愿者的导引下,迅速找到了各自的班级,按部就班地进行了测温、签到、办理走读或住宿手续的系列流程。老师们各司其责,同学们文明有序,报到工作秩序井然。

1ECCB


1A41D

207A4



报到结束后,全体高一新生前往第二阶梯教室参加迎新大会。国家督学、研究员,我校校长林卫民,校长助理、高中执行校长王静出席了大会。高一年级主任李连秋主持会议。

王静向全体新生致欢迎辞,她向全体同学表达了最真诚的欢迎,同时向大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嘱咐新生以自己最好的状态,谱写最佳的人生篇章。并以我校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优秀学长学姐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励新生,希望他们能像扎根深长的尖毛草一样,在高中三年的时光里为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勤奋、坚韧、努力、进步的姿态铸就自己的成功。

接下来,李连秋为新生们介绍了高一的优秀教师团队,班主任们一一上台寄语新学期。

高一年级主任助理何志龙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协手共进,做最好的自己,并对学生提出期望与要求:要有规则意识;学习正确的榜样;毅力、坚持就是胜利。

随后,高一(1)班万育同同学代表新生发言,并带领全体同学进行了庄严的宣誓:切问近思,博学笃行,以德为先,严于律己。建美丽班级,做优秀青年,成卓越学生。海到无边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李连秋明确了此后努力的目标:建设美丽班级,打造优质课堂,培养卓越学生,并介绍了我校的学科竞赛、社团活动、选修课程、交流互访活动、学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五大节日等。同时,启发同学们思考:你将来想做什么,我们还能为你做什么?

林卫民首先向进入我校高中学习的新同学表示祝贺,随后作了“后疫情时代的学习展望”主题演讲。

林卫民说,“近百年来,几代人为摆脱愚昧与无知做了艰苦卓绝的奋斗,COVID-19让我们痛苦地感受到,人类仍然还要与愚昧与无知作斗争。”教育过程是理智的、情感的、精神的,教育如果远离了科学的“理智”,只是讨论精神和信仰,就会出现类似于“注射消毒制”“带口罩不尊重人权”之类的愚昧与无知。

林卫民接着说,人类进入网络时代到现在不到30年,已经完成了从IT(信息)时代到DT(数据)时代再到AI(人工智能)时代的进阶,人工智能带来的决定性、颠覆性的影响可能很快会发生,干细胞研究、克隆、人类基因序列、人工智能、天体生物学、量子计算……这些话题都是跨学科的,科学家不得不用其他学科的同行能懂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专业。

为此,中小学教育对于基础学科更需要认真对待,鄙视传统教育与知识传授,导致了这个一个局面:同学们接受了更多的教育,并不总是意味着掌握了更多的知识。现实表明,未来的成年人其文史和计算技能都有可能下降,甚至有可能陷入“元无知”状态,也就是说,无法意识到自己无知的状态。

未来对于人们来说是恐惧的,就拿宇宙来说,每当一个生命面对几种可能的行动路线时,它会全部接受下来,从而创造出许多不同的宇宙历史,宇宙是为了生命而特别组织起来的,它们允许有很多的配方,产生很多不同类型的宇宙……这些恐惧,远远超出了所谓人工智能导致工作机会减少的生存危机。

林卫民强调,不可预测的未来警告我们,教育如果只有系统的训练,我们还是无法走出“愚昧和无知”的洞穴,教育需要的是大格局。基础学科的力量来自两个不同源泉的汇流,一个是“真实的世界”;另一个是人类的想象力——为了学科的那种抽象和纯粹,中小学教育的所有学科都是如此。因此,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方面需要将旧时代的好思想传承下来,另一方面要激发对于未来有更多的想法。

林卫民再一次强调,“人的改变要从行动开始,而不是从思想开始”,告诫同学们要以行动的方式去面对高中阶段的方式,积极应对各种来自未来的挑战,要时刻想到“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用内心的强大和积极的行动来承担责任,创造精彩的未来。

全体新生认真参会,在开学第一天就受到了鼓舞,相信他们的未来一定更加美好!

(供稿:高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