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

·初中理化组开展“力学典型题型”研讨活动

发布日期:2014-05-30 信息来源:

5月29日上午,初中物理教研组开展了“力学典型题型”研讨活动。初二物理组梁瑞英老师、朱金茹老师、金悦岳老师,初三物理组王东老师、李宇晔老师、刘娜老师、齐伟老师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

本次教研由朱金茹老师找来的一道2013年武汉中考题开始,此题与北京市2013年中考、刚刚过去的海淀一模填空最后一题类似,但又有所不同。王东老师提出:“为什么在h=15cm时物块漂浮起来?”这正是此题与2013年北京市中考和海淀一模最后填空题类似之处,都是向一个装有物块的圆柱形容器中加入液体,解题的关键在于需要判断物体是一直沉底还是会漂浮起来,沉底时需要找出刚好浸没的临界点,最终漂浮时也需要找到刚好漂浮的临界点。此题漂浮的临界点是解题关键,几位老师对于这个临界点的寻找进行了探讨。王东老师提出图像可能会出现三段不同斜率的线段,梁老师提出了不同看法,金岳悦老师仍认为王东老师的提法有道理,大家展开激烈讨论,最终一致认同此类似题目的图像只能出现两段不同斜率的线段;刘娜老师又讲解了自己的不同解题方法;最后梁老师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如果我们用此题,要符合北京中考,将图像表达为液体深度h随加入液体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她提出每位老师对于此类题型的课堂教学进行思考,怎样的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大家对此类的思考写出文字稿,或者自己对此类题加以整改,两者选其一,作为作业,下次教研时继续研讨。

金老师针对2013年中考力学杠杆综合题进行了讲解,各位老师对于题目中问到的最小质量和最小体积进行了讨论。

本次活动中,老师们对于中考典型力学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从不同角度讨论了解题的关键点,进而引发了老师们对于此类题目的教学方法的思考,为后续的学法指导课堂教学研究做了前期准备和铺垫。

(初中理化组 朱金茹 梁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