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 深入课堂——小学语文“跨年段听课”公开课报道系列三

发布日期:2019-03-22 信息来源:

3月18日至22日,我校小学语文组开展了第四周“跨学段”听课学习活动。

语文教研组长张月华老师在录课室进行了党员骨干教师引领课《部编版一下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读好长句子》。张老师以古诗《静夜思》导入,引导学生走进“家人”这个主题。首先对第四单元的生字词进行回顾,复习旧知;接着围绕“读好长句子”这一教学目标,初步感受长句子,教会方法读好长句子,两个板块展开教学;最后十分钟进行赏字写字练习。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明确,板块清晰,朗读有法,张老师尝试以单元整体教学的新模式展开教学,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启发。

黄微微老师在五年级四班执教的《牛和鹅》,教学环节紧凑,设计的每一环节都注重思考目的性与价值性。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拓展延伸,总结升华”的部分能够联系教学主骨进行过渡,并渗透文章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结合本学期语文教研组的研究主题“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易琼老师率先尝试单元整体教学。易老师执教北师大版第6册第三单元《可爱的小生灵》,进行第二模块的教学。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整体感知单元主题课文,构建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框架这一目标展开。从拓展题材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到提炼文章结构,归纳写作方法。最后通过思维导图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做到了教学扎实、高效。

李张召老师在四年级七班公开试讲《一双手》,课堂主要围绕主人公张迎善手的特点、贡献和精神品质三个问题展开。首先,同学们通过找句子、概括关键词总结手的特点有“粗糙、大、有力、硬、伤痕多”等,同时通过用手摸一摸松树皮、比一比手模来具体感受;其次,找到张迎善栽树使荒山变绿岭,使河水由浑浊变清澈的句子,同学们通过他的贡献感受张迎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又不畏艰辛的精神品质;最后通过练笔来写自己最想对他说的话,组成一段颁奖词,升华情感。

李秋实老师在二年级九班公开试讲的《我是一只小虫子》这节课,以小虫子运动会激趣导入,结合虫字旁引出自然界渺小的生物“小虫子”。各种小游戏、小口号、小儿歌的穿插,使得课堂环节设置趣味无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常规习惯到位,教师点评恰当。重视识字写字的方法与规范,加一加,换一换,字理识字,动作表演认识“月”字旁的字。写字指导扎实有效。课文脉络梳理清晰。

刘沛老师在六年级四班执教《金色的鱼钩》一课,针对小说的文体特点,围绕线索“金色的鱼钩“,着眼于读法、写法的指导。在品读感悟板块,刘老师从语言文字入手,以“最打动你的情节”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文字。在学生提出质疑“老班长为什么让三个小战士吃鱼,自己吃鱼骨和草根”这个问题后,刘老师通过让孩子们在文中寻找答案,体会了老班长“尽职尽责、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基于孩子们更多地关注文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学情,在“看外貌、观神态”的环节,引导孩子们体会穿插在文中的人物外貌、神态描写的妙用,孩子们不但进步一感受到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并感悟到“前勾后连”的阅读方法和,“穿插、呼应、集中”写外貌的写作方法。在品味金色,升华迁移板块,孩子们在写作中深化对题目的认识,并与《采蒲台的苇》进行对比阅读,了解了“以线索为题”“象征”的写作方法。整节课以读代讲、读写结合,体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指导思想。 

1065B

14FBF

 209A6

E502

19295

A77E

14F38

                                   (供稿:小学语文组  编辑:杨雅惠  复核:何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