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与行政活动 >> 正文

构建深度学习课堂——科学组在路上

[发表时间]:2019-07-01 [来源]:

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为推进课堂深度学习,科学组本学期开展了基于课题研究的“每周一课”活动。开学至学期末,每周有一位老师以组内已经结题或即将开题的课题为主题上一节研究课,全组教师参与听评课。

3月15日,王姝老师执教三年级科学《测量水的温度》一课。本课围绕“一杯烫水在教室里的温度变化趋势”这一生活中常见问题展开。学生经历先后两次测量烫水温度温度不同,发现了水温会下降这一问题,整堂课围绕此展开科学探究。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总结反思-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得出了水温和周围环境温差越大,下降速度越快这一结论。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原因,总结出物体获取热量,温度上升;释放热量,温度下降。研究课尾声,教师对这一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引发学生思考:“若是这杯烫水放进冰箱温度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将课堂的收获和思考延伸至生活中,做到科学课和生活实际相连。

3月19日,冯燕老师执教四年级科学《设计制作___食物》一课。本课是以组内课题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研究课初探,授课内容为项目式学习的展示交流阶段。本课围绕《食物》单元核心概念进行教学,将整个单元的科学知识融入于项目式学习中。整个项目经历了项目分解--问题调研--方案设计--模型建构--展示交流阶段。学生们根据“设计制作营养美味保鲜的蛋糕”要求,查阅资料、绘制设计图、在家制作蛋糕、最终展示交流,每个环节紧扣stem课程目标。板书设计美观突出重点,课堂展示交流环节课堂讨论氛围活跃。

15D47

3月27日,刘锦老师执教二年级科学《磁铁的两极》一课,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条形磁铁两极的特性,并知道磁极是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公开课结束后,科学组在小教402进行了评课,并进行了总结反思,并肯定了本节课的优点:引导学生真正走进观察、真正经历探究过程。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探究是科学的核心”这一理念,完整地展示了探究这一流程,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动手实践为主的教学意图。通过实验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并从中获取了有价值的经验,真正成为了探究的主体,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14B39

4月2日,安雪静老师执教教科版新课标二年级科学下册《我们自己》的起始课《我们的身体》。引导学生将探究的目光引向熟悉又陌生的人体,使学生对身体模糊的认识发展到了对身体开展有目的的观察和探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人体,对生命的探索热情,揭开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新篇章。上完这堂课后,安老师对低年级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直观、参与性强的观察和探究活动,能够加快学习的发生。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低段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观察方法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意义。

1806D

4月10日,冯运伟教师执教五年级repeat重复命令的嵌套》展示课课程导入上通过用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剪纸,引出本课所讲内容。由编写一个简单的正三角形程序,引出由五个正三角形组成的有规律图形。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分析所给的任务,最终学会双重循环repeat 5[repeat 3[fd 100 rt 360/3]rt 360/5]。本节课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逐渐养成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最终找到一定的规律将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方法进行解决。

1163C

4月19日,高胜敏老师执教三年级科学项目式学习校本课程《设计文具店门帘》。本课是以一个文具店的门帘为引入,由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从而引出项目名称的项目起始课。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领学生进行讨论,明确下一步任务,把问题一步步细化解决。PBL教学模式更侧重于学生在科学实践流程中的思维习惯,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结果分析——进一步改进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明晰如何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228DB

4月25日,王香玉老师执教一年级科学《认识物体的形状》。课程以“百宝袋”的游戏导入激起学生兴趣,引出本课课题《认识物体的形状》。聚焦本课重点时巧妙设计材料环节,引导学生想方设法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换合作,培养学生资源共享的习惯。在拓展延伸阶段回归最初的问题“螺母将盒子铺满了吗?”首尾呼应的同时引发学生的课后思考与探究,从而达到让学生课下继续探究的教学目的。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例如,在板书方面:不同颜色相结合的板书更能突出重难点,更能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侧重点。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再加入些开放性问题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或者解答更多一点。 

14F34 

5月13日,小学科学组尹小楠老师在录课室执教一节三年级单片机课,授课内容是《三色发光二极管的应用》,科学组全体教师参与听课。本节课以“家里的电饭煲坏了”为情境导入课堂,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现有的电子元件和已经掌握的编程相关知识解决指示灯变化的问题,按照问题模型——编程再现——硬件改进的整体思路展开。学生从已有知识入手,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散思维,动手实验,改进自己的装置。由于问题情境非常贴近生活,学生在整节课过程中都保持着极大的兴趣,在学习单和小组协作模式的帮助下,每个小组的装置改进都获得了成功。在本节课结尾,学生们还发散思维,通过编程模拟出电饭煲结束工作时发出提示音等其他效果,体会到了创新和成功的喜悦。

228AC

5月14日,陈晓华老师执教的科学课《空气的热胀冷缩》以 “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可以鼓起来”这个情境导入,学生通过猜想、论证及探究实验得出“空气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结论,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模拟“微粒”活动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主活动后做小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整节课在获得科学概念的同时,又实现了问题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的美好追求。

1D404

5月16日,张晓丽老师执教六年级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4课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初步明白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后的第二个化学实验,实验不像物质加热或燃烧一样,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知道加热过程中一般会产生哪些现象教学探究过程完整,培养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958F

522日冯燕老师执教一节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自主研发课程《如何设计安装房屋电路》,海淀区科学教研员郭晓丽老师入校指导,参与听评课。冯老师将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教学重难点进行整合设计课程,通过开灯关灯这一活动来导入从而引出项目背景确定主题:如何设计安装房屋电路。一步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拆解项目,确定调研问题,并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冯老师教态亲切大方,教学内容环环相扣。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基于学生前概念合理设置驱动性问题与子问题,推动课堂高效进行,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并实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学课堂教学活动。

6月6日,燕英中老师执教一年级跨学科课程《一起玩计算》。从古到今,所有的创新必须扎根于基础知识,才有可能产生。高度复杂化、信息化社会的基础是数据,当下是,未来更是。数据的本质是计算和算法,所以面向计算和算法的教育才是真正面向未来的教育。无论是数学的计算还是科学研究的计算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数学与信息技术需要也必须协同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合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

1C5E0

6月10日,王启泰老师执教预科班围棋课《扭十字》。扭十字是围棋教学中的一种战法,打仗时的思路有两种“保护自己”和“消灭敌人”,围棋保护自己的方法是长气和做眼,问题1:参与作战的两颗子表面上“气”一样,哪颗比较危险?为什么?问题2:那颗危险的子往哪个方向逃跑比较安全?为什么?学生们能够推理出答案,最后使用口诀加深记忆扭十字,长一方,危险的子,安全的方向。

DEFF

19CD4

构建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追求的过程,正如我校校长林卫民在文章中所写:“重构‘深刻’的课堂教学,必须树立正确的知识立场,由表层的知识符号教学走向深度教学,从表面化的学生活动走向指向认知的实践活动,实现课堂教学基于知识学习而不是游离于知识学习之外的丰富价值”。科学组教师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构建适合本校师生实际的深度课堂教学模式,使高效课堂成为我们的常态课堂。


(撰稿:王姝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