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树” 教学有术——吴正宪老师与我校王海琳老师同课异构
发布日期:2018-12-24 信息来源:小学六年级组
12月21日,在全体教师和学生的期盼下,数学教育专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吴正宪老师又一次走进了我校的小学数学课堂,就“如何上好复习课”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此次活动分为同课异构和主题研讨两部分。吴老师为六(7)班的学生带来一节《分数解决问题》的复习课。在教学中,吴老师从“20、30、50”三个数出发,启发学生讲数学故事,从学生熟悉的素材入手,利用线段图,借助几何直观,分析、理解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横向、纵向构建知识体系。整节课吴老师智慧引领,由浅入深,现场的教师与学生意犹未尽、豁然开朗。
大家接着观看了我校六年级王海琳老师的《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复习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王老师通过直观图,启发学生找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已有条件提出数学问题,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分类、明确标准、构建知识模型。
在主题研讨中,首先由王老师阐述了课堂活动的设计意图,吴老师组织教师分小组讨论。围绕两节展示课教师们提出自己的困惑,吴老师一一解答。
针对“如何上好复习课”,吴老师指出教师要明确“复习课”与“练习课”的区别,“复习课”重在梳理,建构知识结构系统。课前教师心中要有明确的结构框架,具有从结构分析数学的习惯,从结构分析数学概念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成知识网络。吴老师对每个年级第一节复习课的结构框架进行了点评,对三年级“系统结构图”的高度和一年级“知识结构图”的梳理给予了肯定。
本次数学教研活动与专家的共同研讨,让我校教师认识到构建知识结构系统的重要性,更加明确了怎样上好复习课。
(撰稿:小学六年级组佟欣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