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

热点新闻

首页 > 小学教育 > 热点新闻 > 正文

·海淀区教研员孙京红莅临我校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发布日期:2016-05-11 信息来源:

5月10日下午,海淀区教研员孙京红老师莅临我校指导小学数学课例研究。小学教务主任李琳、副主任于苗苗陪同参加此次活动。

打造“简约、清晰、平实且直面核心知识”的课堂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组的追求。我们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以“深度交流”为突破口进行了课例研究。本次课例研究汇报活动由五、六年级联合备课组承担。

首先,五年级崔琼教师讲授了《有趣的测量》一课。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孩子们精心操作,互相配合;在变与不变的思维碰撞中,孩子们畅所欲言,互相启发;在经验积累中,孩子们寻找不同方法和途径,互相补充。接着,其他老师进行了教材分析、学生调研分析和四次教案修改过程的相关介绍。

孙京红老师惊叹于我校数学课堂发生的巨大变化。她说,这样的课在海淀区也不多,如果还有“世纪杯”赛课的话,我肯定给一等奖。其实这样的变化,源自于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悉心引导的结果;源自于我们在教学中起“挑事”作用的结果;源自于我们每次想说却又“忍住了”的结果,源自于我们有意识增加合作者的契合度的结果。

孙京红特别对崔琼老师的课堂站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宁可往后退一步,也不往前迈半步,否则会影响孩子们真实的交流与激烈的思维碰撞,老师提出的问题淡淡的,但都很有味道。讲到孩子的发言,孙京红给予了高度评价,“有质量”,“真实的”,在课堂上真实比正确还要重要,只有真实的课堂才能进行深度交流。

孙京红对我校林卫民校长提出的“教育的社会性本质与课堂互动”的关系非常认同。站在“儿童立场”,课堂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们有强有弱,但应体现平等、积极与和谐,最好的路径就是互动交流。

专家的评价,激励我们更上一层,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融入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让课堂教学更厚重、更丰富。

(小学五、六年级数学备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