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

热点新闻

首页 > 小学教育 > 热点新闻 > 正文

·小学五、六年级数学组开展研究课及评课活动

发布日期:2016-04-26 信息来源:

4月21日,小学五、六年级数学组围绕教研组课例研究主题——促进学生深度交流的学习方式研究,开展研究课及评课活动。北外附校副校长、小学校长于苒,小学数学教研组长杨青、周继娜,以及小学五、六年级组全体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本次组内研究课是由冯峥老师执教的《包装的学问》。冯老师从创设“给外宾准备小礼物,如果你是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在包装礼物时你都要考虑哪些问题”的情境入手,各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学生在不断迎接新的挑战下,被数学自身的魅力所吸引,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课后,开展了“以研促教、以评促教”的评课活动。组内老师积极参与评课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尤其对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做一做的环节设计,老师们的想法高度一致。六年级组张立新说,把每个同学的角色从旁观者转变成了探究活动的主人这一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杨青对本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同时也提出建议,指出课堂延伸可以大胆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教学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足发展,真正让课堂所学变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

于苒从教师自身成长、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和希望。于苒充分肯定了数学备课组紧紧围绕教研组课例研究主题开展的系列教学研究活动,鼓励老师们继续保持自主研究的激情。同时,于苒指出,教研活动要确保扎实有效,教学设计、课后说课等内容必须规范,并要求,课堂上要真正引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的课堂一定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轻松,教师一定要认真“听”每个学生的声音和想法,智慧地为学生创设深度学习的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学生。

最后,于苒结合本节课内容谈到“综合与实践”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我们不仅要重问题、重过程、重实践,更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改变学生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中国公民,真正体现数学教育应有的价值。

(五年级数学组 房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