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师见面课系列报道】小学美术教师于晓菲——《假如我是巨人》
发布日期:2014-04-18 信息来源:
4月17日上午,小学美术组于晓菲老师进行了一节新教师见面课——《假如我是巨人》。美术组的教师们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节课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游戏教学法、音乐教学法等,通过创设多种情景,帮助学生融入到本节课的课堂活动中。于老师还通过一系列的教具,如:自制彩泥人物、自制示范画、PPT课件、音乐等,结合小魔术、小游戏进行知识点的操练,很轻松地突破了重难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高涨。在上课期间,于老师还进行了示范,并制作了一张完整的示范画,把绘画的步骤仔细地讲给学生听。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音像结合、形象直观。
课后,组内的教师们对于老师执教的《假如我是巨人》这节课进行评课,大家各抒己见,在交流中收获颇丰,对提升我校美术教师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附:于晓菲老师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经典名著《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格列佛的故事引入,格列佛在小人国里成了巨人,他为小人国的人们做了许多好事,启发学生也想变成巨人,于是导出本课主题——假如我是巨人。这种导入方法强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上课期间,孩子们很喜欢这个小魔术这个环节,通过魔术变变变,在想象的世界里,老鼠变得比狮子还大,孩子们感觉很奇妙。紧接着,让学生们思考怎么把一个小姑娘变成巨人?学生们踊跃发言,最终他们明白了通过比较能使人物变得更加高大、威武。在讲述如何绘制一幅巨人画这个环节,我给学生们拿出了我准备的完整的示范画,并讲述了绘画步骤。在本节课最后的环节,我把内容进行了延伸,告诉孩子们,艺术作品中有巨人,生活中也有很多“巨人”,比如地震中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抗洪救灾的士兵,用智慧改变世界的科学家等等,他们虽然身材不一定高大,但是他们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巨人。这种方法使本节课内容得到了升华。
学生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不仅学会了画巨人的方法,也懂得了许多道理,取得了双重的收获。
(小学美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