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固小学交流学习报道】骨干教师易琼示范课教学反思
发布日期:2014-03-17 信息来源:
3月7日,我在六年级十一班上了一节骨干教师示范课。感谢孩子们的默契配合,感谢语文组老师们的支持,感谢学校创设的教研平台。
选择《蝶恋花 答李淑一》这篇课文,我们有着这样的初衷。希望这节课似水中涟漪般引起老师们的思考,我们的语文课应是:常态下的课;有意义的课;有效率的课;有生成性的课;有待完善的课。
这篇课文是一首60字的词,在整册书中属于“难题”。从词牌到背景再到写法最后到诗人的情感,教师如何将这首毛泽东的词读“厚”,再深入浅出不着痕迹的教,是研究这节课的意义。根据教学建议,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学习双关和引用神话的写法。认识5个字,写字1个。教学目标在课堂上的实现,是对课堂效率的评判之一。临近下课时,听到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的声音,我很欣慰。体会诗人的情怀是这篇课文的难点,在课堂上,老师只是桥梁,拉近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媒介。有时,他们会与作者产生共鸣,有时,他们会与作者产生分歧,学生的这些阅读体验我们都要尊重并给予指导。当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预设来进行课堂活动时,课堂也就缺少了一些活力。
这节骨干教师示范课,更有着研究课的“魂”。课后,我对课堂内容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关于课前预习可以更深入些:课前布置给学生的预习任务,如果能在查找相关资料的同时明确资料的范围,并出示几个预设的问题思考。上课时,学生能更快的走入本文中。甚至有些教学点将会是学生联系资料自发产生的。关于朗读的指导:我们都知道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当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情感通过这种有声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还应做到准确的判断出原因,用行之有效的读法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这一问题的解决,是需要我们在课下做好充足的读法研究和课堂预设。
一节有待完善的课,既是终点,更是起点。
(小学部 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