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教育 >> 德育工作 >> 正文

我校小学三年级部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下立德树人分享活动

[发表时间]:2019-10-23 [来源]:

10月22日下午,小学三年级部在三(5)班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下立德树人分享活动。年级部主任王宇带领全组教师分别从师德师风及学生德育两方面进行了深度讨论。

优秀班主任李文霞谈到立德树人,她分享了学生时代的亲身感受:因为我上学年龄早,心智成熟较晚,曾经在我读小学预科班的时候,我大概就是老师眼中的“差学生”,自然也是“不被老师喜欢的孩子”,2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记得当时对上学的害怕和自卑,甚至在很多年前我依然会被相关的噩梦惊醒。教师要公平对待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老师的言行可以成就孩子,同样也可以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当我成为老师,我对自己的第一个要求是——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党员教师任晓蓉谈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肩负时代重任,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以高远的志向砥砺奋斗精神,在人生道路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必成于实。立德也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开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新任班主任李秋实认为,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如何落实学生德育,李老师还讲到,班会课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集中时地,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应是从早到晚,从上课到下课,教室内外,校园的每个角落,甚至是校外的一次活动都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阵地。

为教育事业工作了三十五载的老教师张丽萍分享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张老师讲到,每当我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我感觉无比的兴奋,我也深知责任的重大!从教几十年我最怕的一句话就是:误人子弟!让每一位家长放心是我从教以来不懈的追求!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站在讲台上,我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走下讲台,做到为人师表!

肖冰谈到了教师以德修身和离得树人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整个民族的教育重任。新形势下,家长对于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反之,容忍度越来越低,师德师风的建设不可避免的面临新挑战,新任务,新要求。教师要做到内铸师魂,外塑师表,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随后,肖老师还分享了班级内如何对需要关注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德育经验。

熊利认为,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用心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职责感。在我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急躁,虽然有时也会感到很累,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在英语学科教育活动中,我非常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各做和互帮精神,鼓励学生们帮扶弱胜,进行一对一帮扶活动。

作为新教师,邢艳丽说,在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我发现知识与技术层面上的困惑不难解决,更重要的困惑往往来自于生命的意义、个体的成就感、变化无常的情绪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这些困扰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一个人真实的幸福感。

周君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有独到的看法。她讲到,班主任充当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而学生在我面前就是一张张干净的白纸。常常自己的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会渗入学生的生活,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凡是以身作则,以自己为标杆,用自己的正能量去感染学生。

青年教师陈珊珊、曾雪瑶分享了作为教师的自我要求。例如,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教育示范作用。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加强自律,维护教师的职业形象。

通过本次分享活动,组内教师认识到,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同时,教师们意识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只有 “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才能相互促进,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在今后的工作中,三年级部的每一位教师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不忘教育初心,砥砺前行。

                                                                                                                                 (撰稿:小学三年级部 编辑:王天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