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

多语种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评价标准——我校初高中复语组开展集体教研活动

发布日期:2018-10-25 信息来源:

10月23日,我校初、高中复语组深入展开了以 “多语种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评价标准“为主题的集体教研活动。      

这是继上周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暨生源基地校工作会议、“中学多语种学科发展新机遇”的讲座及“高中多语种新课标解读”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后,我校初高复语组围绕论坛会议精神进行探讨。

法语备课组长丁秋珍以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法语学科核心素养为例,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四项对法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再次解读,对目前教学中所用到的学科素养评价标准进行了梳理、总结,针对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两项在现行教学评价中难以考察的问题,组织全体复语组老师们以备课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如何增加除现有形式之外的、更切合各复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新型作业与评价方式。

复语老师们各抒己见,讨论过程轻松和谐、气氛活跃,最后经过复语组全体教师认真地研讨和交流后,每个备课组推选代表将组内所讨论的结果进行分享。

法语、日语备课组建议在现行的听说读写传统评价方法之外, 每周安排一名同学选取一个法国文化主题进行课前五分钟的讲解,并组织全班对该文化主题进行讨论,找到在生活中与主题相似的中国文化元素,引导学生进行中法文化对比探讨异同。此举意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学会思辨、在提高民族认同感的同时提高跨文化包容意识。在思维品质这项的测评上,法语组提出定期开展复述课文、对课文中开放性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对中、高级阶段学生每月提出固定题目,如中学生是否穿着校服等,利用思维导图、辩论形式表达个人观点,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问题。

德语备课组的总结围绕课程标准中“文化意识”学科素养这一方面进行阐述,对学科素养内涵、活动设置、评价途径、过程性评价手段等内容进行分解。德语组以在课上讲解两国国庆、地理文化、课下举办德语角活动、举办各种文化比赛为例,指出透过语言本身的学习让学生逐步了解到语言对象国的文化背景以及文化底蕴,让学生在外语浸泡式学习中潜移默化体会德国文化。此外,德语组希望通过细化分级目标、学段目标使学生在课堂中、课下活动中实现语言知识的迁移和文化意识的输出。

西语备课组的总结中提出,我校大部分复语学生都要面临所在语种的官方语言等级考试,所以无论是针对文化意识还是思维素养,组内所做出的评价都既要符合我国国情、也要符合欧洲语言参考标准(欧洲语言通用标准)。如何设计出实用性强且贴合新课改要求的考核标准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挑战。西语组建议学生从初一开始就开始尝试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论文模式探讨日常生活中问题,通过为什么、理由是什么,使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和认识进行结构性的分析。学生通过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开始逐步延伸,进而运用到深层次的思辨能力,借此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品质。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复语组的各语种教研组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评价标准进行了具象化,对复语教育教学又是极大的提升。


(撰稿:郭欣媛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