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报》刊登我校青年教师潘铎轩的家校共育随笔《用心呵护青春期的孩子》
发布日期:2019-01-10 信息来源:
1月7日,《现代教育报》第3期新年教育特刊刊发了北京市第31届“紫禁杯”先进班主任评选“一等奖”获得者,我校青年教师潘铎轩的家校共育随笔——《用心呵护青春期的孩子》(原题为《青春期的“他和她”需要我们用心呵护》)。该文随即被央广网教育频道、中国现代教育网等媒体转载。
(图片来源《现代教育报》官网)
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青春期的“他和她”需要我们用心呵护》
如果再回到2018,我有些话想和家长说…….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和2018说再见,迈入2019,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回首过往的2018年,有些人让我印象深刻,有些事让我颇为感慨。2018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在一起相遇、相知、相伴三年的孩子们在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都考入了自己心仪的优质高中;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听到和看到了学生们以及家长们的真挚感言,让感到幸福的不是辞藻华丽的溢美之词,而是学生与家长们和我都有着共同的教育信念和目标,憧憬着同样的教育情怀。
2018年对于我来说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这一年我又接任了新的一届德英复语班。面对这些“小豆丁”的时候,还没一一进行深入了解,我的微信和电话就开始“响”个不停,“儿子以前还挺听话的,我们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自从上了初中后,就开始变得很难沟通,总是跟我们对着干,什么话也不听,该怎么办啊?”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几乎听不到一句赞美孩子的话语,哪怕是一个赞美的词都很难找到。放下电话,我脑中就开始好奇这些孩子究竟什么样?到底是不是像家长描述的这般?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这些家长口中所谓的“坏孩子”并没有家长说的那么糟糕,反而在这些孩子身上我发现了很多值得表扬和欣赏的闪光点,在很多方面都是同学们和老师们眼中的“班级之星”。这些学生也在班级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学业成绩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那为何产生了如此大的差异性呢?
其实,从家长的表述中,我看到了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在中学阶段变得不一样了,对孩子来说,父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对家长来说,孩子也不再是以前的“乖乖孩儿”了。
孩子进入中学阶段,心理发展进入了青春波动期,这个时期不仅孩子们要主动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适应和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家长们也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定位和扮演的角色,主动思考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否科学,教育方法是否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有效。
在这个阶段,许多家长都感到非常的迷茫,总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好教育。
对此,我有些话想和家长们一起分享下:
建议一:【转变父母的教育角色,成为孩子成长的守护者,陪伴孩子成长】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中心特点就是“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家长们需要从处于控制地位的教育者转变为处于辅助地位的陪伴者,父母不再完全控制孩子,不再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设计和期望成长,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感,相信孩子有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能力,用“队友”和“贵人”的角色陪伴孩子成长,减少自己的焦虑和无力感。
建议二:【充分给予孩子信任感,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孩子小的时候,有的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孩子犯错误和受到伤害,不敢给孩子独自体验和尝试成功亦或是失败的机会。然而到了中学阶段,孩子们潜意识中逐渐萌生十分强烈的“独立诉求”,他们渴望用自己的力量和羽翼飞翔。家长们应该做孩子的成长的助推器,不应该是唯一的发动机,大胆让孩子们去尝试,也允许犯错,当孩子犯错时不要下意识的否定,最好与孩子一起总结失败的原因,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在孩子做决定的时候,要表达“爸爸妈妈觉得你长大了,相信你可以做到,孩子加油!”诸如这类鼓励的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和支持。
建议三:【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欣赏孩子的内心世界】
青春期的孩子总有些“小秘密”,他们不是不想说,而是有时候找不到一起分享的人。而父母如果经常采取命令或者管教方法与孩子沟通的话,那孩子当然不会向家长们主动敞开心扉,分享自己心底的“秘密花园”,从而导致了父母经常误解孩子,孩子也仇恨父母的恶性循环。最好的倾听不仅仅用耳朵,更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共情”,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理解。家长们可以尝试着通过肯定和理解的表情、动作、语气来传递一种“共情”的信息,让孩子们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尊重与关心,让孩子明白父母是在用一种真诚平等的态度在说话。
建议四:【接受孩子的缺点和“不完美”,正向关注孩子的青春期成长】
在积极心理学焦点解决法当中有一种观点,即“越关注什么,什么就会被无限的放大”。同样,父母如果一直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总是喜欢批评孩子的不足和坏习惯,这样不仅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还会不经意间放大了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孩子的闪光点和优点就会被覆盖住甚至隐藏起来,这无疑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接纳孩子的缺点,接受孩子们表达与您不一样的观点和意见,允许孩子跟您表露他的情绪。孩子是发展中的人,多用欣赏和鼓励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会有更好的效果。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中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专属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清晨,伴着嘤嘤鸟鸣,当我踏进校园,孩子们一声声清脆的问好和微笑舒展我紧缩的双眉;当我走进教室,学生婉转悠扬的诵读激起我心灵的共鸣。作为家长,我相信您在与孩子的相伴中会比我体验到更浓的辛福感。
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绝不仅仅取决于学校教育,更取决于家庭教育,取决于家庭教育的质量。我更相信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无可替代。展望未来,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家长们能够与孩子一起不断学习,学会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科学育人,陪伴孩子成长。最后,祝福每一个家庭在2019年中都能够和谐美好,祝愿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作者简介】
潘铎轩,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初中德语教师,现任初一(4)班班主任、中队辅导员。 自2015年加入北外附校并担任班主任,对于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始终有着一份执着的坚守,注重自身修养,坚持以身作则,始终用“平等与尊重”的教育理念感化学生。他所带的班级初三(3)班获得首届全国特色班级建设评比“一等奖”、“北京市级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班级学生阳光乐观且学业成绩突出,在2018年中考中,班级80%学生中考成绩达到海淀区重点优质高中录取线。个人曾荣获北京市第31届“紫禁杯”班主任评选“一等奖”、海淀区“先进班主任”、海淀区教育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供稿:初中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