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究性学习为契机 创建研究型学习的课堂——记我校中学生第16周升旗仪式
发布日期:2012-12-17 信息来源:
2012年12月17日上午,由于天气原因,我校中学生在室内举行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6周升旗仪式。虽然面前没有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但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着虔诚的敬意。初二(2)班张泠然同学主持了此次升旗仪式。
升国旗仪式结束后,由4位在研究性学习中表现突出,选取的课题得到海淀区成果评比一等奖的同学作汇报发言。首先是高三(3)班王嫣同学的汇报发言,她的团队完成了《北京市青少年早熟原因的调查报告》,并获得一等奖。她在发言中对选题中老师给予的指导、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感想作了深入的阐述;最后,她说,经过这次“研学”活动,我学到了不少也收获了不少,我懂得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也相信此次经历会为再次接触调查研究时做好铺垫与准备,相信今后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接着,高三(1)班蒋爱竹同学就她们小组的课题《关于微博对社会舆论影响的研究》是如何开展的作了汇报;她说,课题选好后,我们首先是进行发放调查问卷、采访相关人士等活动;其次是整理调查表、数据统计、查阅并整理资料等工作。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了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是我们全组成员在活动中最大的收获。
高三(3)班的郑思芸同学就她们小组的《关于北外附校高中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课题研究进行了阐述。她认识到“梦想和兴趣是做事情的最大动力”,明白了“不要光做事,重要的是做成事”,懂得了“光靠自己的力量是做不成事的”。
最后,主持人宣读了上周获得“流动红旗”的班级名单:初一5、7、8班,初二2、4班,初三1、4班,高一5、6、8班,高二1、5班,高三3班等13个班级。在昂扬向上、积极热烈的气氛中,我校中学生第16周升旗仪式圆满结束!
附一:高三(3)班的王嫣同学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高三(3)班的王嫣。今年4月我与几位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了关于北京市青少年早熟原因及解决措施的调查报告,并有幸获得一等奖。在选择课题时,指导教师李连秋老师便一再提醒我们,早熟是非常具有科学研究性的课题,也是对于当今社会影响颇多的一个现象,所以我们应该格外认真并严谨地对待这个课题。我们在网上搜集了详尽的资料,利用小组成员们的个人优势合理分配了任务,走访了小学毕业年级并进行了问卷调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制定了详细的日程计划。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不仅对早熟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也同样提高了对学术知识分析与研究的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理论,也学会了怎样严谨和学术化的对待课题研究,这对我们即将开始的国内外大学生活和学业有着许多的帮助。除此之外,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体会到了小组协作的重要性,组员的付出与帮助是小组活动的基础,我们的每一位组员都认真对待每一项活动,并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使得我们的调查有条不紊的进行,也让作为组长的我对这次研学活动充满信心。在此,我要感谢我们的指导教师李连秋老师,李老师对我们组的课题非常上心,也为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另外也感谢小组的五位成员,感谢你们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还要感谢在这个过程中配合我们工作和调查的所有人。经过这次研学活动,我学到了不少也收获了不少,我懂得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也相信此次经历会为再次接触调查研究时做好铺垫与准备,相信今后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附二:高三(1)班的蒋爱竹同学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高三1班的蒋爱竹,2012年我们小组以“探究微博对社会舆论传播的影响”为研究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这让我们每位组员都获益匪浅。
课题选好后,我们首先是进行发放调查问卷、采访相关人士等活动,尽管活动中遭遇了不少困难,但是锻炼了我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让我们了解到社会的实际情况以及人们真实的感受。由于我们以微博作为研究对象,我们的课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部分人都积极参与我们的活动,并对我们的课题很感兴趣。作为高中生,理应关注社会发展的动向,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其次是整理调查表、数据统计、查阅并整理资料等工作,尽观有些枯燥乏味,组员们的热情依旧不减。我们为了更加直观的展示数据,更直接地突出其中反映的问题,我们根据每组数据的特点,用不同的图表来展示数据,其中包括表格、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等。在我们的活动报告中还包括一些采访过程中的音频资料等。这样方便我们直接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得出结论。
我们的活动因为与微博有关,并且强调了是对舆论传播的影响,所以也涉及了一些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探讨,但主要是站在微博对这些事件所起的作用的角度。从中我们不仅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培养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了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今后走向社会也需要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这是我们全组成员在活动中最大的收获。
谢谢大家!
附三:高三(3)班的郑思芸同学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高三(3)班的郑思芸,今年六月份,在李连秋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组的四名成员完成了《关于北外附校高中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这一课题的研究。
我们选择这个课题是由于自主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大家对这个词也都并不陌生,但有很多同学对于自主学习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生活中也无法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且学校现在也提倡自主学习的概念。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次的课题研究使同学们了解自主学习,正确的看待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的能力,成为一个有终生学习能力的人。
在此次研学活动开始时,李连秋老师也对我们这一课题的意义做出了肯定,并给出了对于我们这次活动的一些建议。活动中,我们通过采访老师和同学,发放调查问卷,制作海报,宣传手册,组员实践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组员们的的心态都很积极,始终保持着活动的热情,认真完成每一个研究步骤,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同学们对自主学习有一个透彻的认识。正是这种积极认真的态度以及老师细心的指导,使我们的研究最后取得了成功,获得了海淀区第五届研究性学习评选中荣获了一等奖。
在这次研学活动中,我们学到了很多,首先在进行调查活动时要准备充分,目标明确。其次,要有团队精神,懂得合作至上。只有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创造性,将力量最大化,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损失。最后,要懂得思考,不能一味的效仿,我们必须运用自己的思维,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打破常规思路,才能得出自己的结论。
以上就是我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的心得体会,这次的活动让我们得到了锻炼,无论是社会交往的能力,还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在此也要感谢活动中给与我们帮助和配合的老师,同学,以及百忙中抽空接受我们采访的林卫民校长,更要感谢努力付出的小组成员们,没有你们就没有这次课题的成功。
谢谢大家!
附四:高二(3)班的张若涵同学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高二三班的张若涵,能获得这个一等奖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励,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感受。
首先,我认识到了重要的一点就是“梦想和兴趣是做事情的最大动力”。高二高三的同学应该知道,我妈妈是做知识产权研究的,从小耳濡目染,我对这个行业非常感兴趣,希望以后也能从事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所以从高一开始关注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继而也开始关注中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这是做这份问卷调查的初衷。
其次,通过这次研学活动,让我明白了“不要光做事,重要的是做成事”。我的性格比较懒,做事情比较被动,自信心也不够。刚开始设计调查问卷时还觉得挺有意思,但是随着发放问卷等环节的展开,就觉得困难越来越多。完成工作的信心越来越不足,好在我的强迫症性格帮了我的忙,只要一开始做这件事就停不下来了。当最终完成研学报告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做的过程不觉得有什么大的工作量,但等我完成整理这份调查问卷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做了很多事情,光调查报告就做了十几页。这件事让我明白,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咬咬牙,挺过去就能获得成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光靠自己的力量是做不成事的”。这份研学报告凝结了很多人的智慧和辛劳。妈妈在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中给予了很多意见,我的组员翟宏伟帮助我发放、收集问卷,我的班主任王艾霞老师和指导老师刘长虹主任手把手教我如何撰写研学报告,并多次不厌其烦的帮助我修改。如果没有这些指导和帮助,我是无法得到这个一等奖的。在此,我要真诚的说一声谢谢!谢谢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最后我想对同学们说,像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收获和肯定,同学们也一定能成功。谢谢大家!!
(德育处吴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