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

【喜报】我校初中学生在北京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辩论赛取得佳绩

发布日期:2021-04-13 信息来源:

由北京语言文化建设促进会主办的北京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辩论赛于近日落下帷幕,我校初中辩论队成员曹为开、张炜华、刘依萱、廖嘉茜在指导教师林镜的带领下,与清华附中、北大附中、人大附中等校选手同台竞技。我校选手突出重围,取得佳绩,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曹为开、张炜华荣获北京市中小学辩论赛初中组冠军、刘依萱、廖嘉茜荣获北京市中小学辩论赛初中组季军。

北外附校初中辩论队是一支朝气蓬勃、不断突破自我的队伍。队内聚集了一批热爱辩论的优秀学子,是我校语言类学科的一面旗帜。指导教师林镜带队,队员们本着“辩以会友,论以致道”的理念,在辩论之路上不断前行。辩论队曾多次在海淀区中学生辩论赛、北京市中小学生辩论赛等赛事中获奖。此外,我校初中开展的辩论课程内容翔实,理论实操兼备,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辩论队及课程设置丰富了我校校园文化及初中生的课余生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沟通、写作以及口语表达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此次捧得冠军的两位同学也深有感触,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辩论感言·张炜华】

紧张而又精彩的辩论会已经结束,现在还总感觉意犹未尽,回顾整个比赛过程,经过这几场的风雨我们都收获了很多,雨过天晴,只要付出结果总是好的。

在辩论赛中双方辩手的唇枪舌战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下,丰富了大家的知识面,对辩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作为初中生面对这几场比赛无疑是一种艰难的挑战,但与此同时也带给我了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每场比赛老师的悉心指导,初赛的临场准备过程,复赛的团队合作,包括最后决赛时的艰难探索,几场比赛走过来,我们虽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却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加入辩论队后,学习了专业的辩论课程,使我了解了辩论的内涵,总结辩论规律。在正反方的交流中,我看到了逻辑的魅力,目睹了思维的碰撞,也领略了口才的对决,掌握辩论技巧,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我觉得辩论赛给予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思考一些身边的现象和问题,给了我们一个关注生活、共同探讨的平台。同时,不同于讨论的是,辩论过程中我们坚定着自己的立场和同伴共同努力,这种团队协作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学辩论不光是争胜负,而是一种惯于创造资源的思维培养过程。回忆起这半年来的点点滴滴,我要感谢这半年多来林镜老师对我的陪伴和教导。她的指导让我掌握了更多在赛场上的辩论技巧,也使我更加自信,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这半年来的学习辩论和参加的辩论赛,将会成为我以后人生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比赛过程虽然艰辛,但我们收获了更多,虽然初入赛场充满了紧张,但这次锻炼无疑推动了我的成长,让我变得更加的冷静、沉着,有胆量。回忆起辩论赛的点点滴滴,我难以忘怀,辩论之旅对我的影响会一直持续!

——北京市中小学辩论赛初中组冠军 初一(4)班 张炜华

【辩论感言·曹为开】

经过了6轮的线上线下辩论比赛,第六届北京市中小学生辩论赛已经圆满落下帷幕。在此次辩论赛中,我很荣幸能代表母校参与到这场激烈的唇枪舌战中。

自初一入学以来,我便加入了我校由林镜老师带领的辩论队中。一开始仅仅是因为对辩论及语言的兴趣与好奇,我选择了这门课程。但随着在辩论队中一次次的辩论练习,林镜老师的一次次辩后指导与点评,我逐渐发现了辩论的魅力与语言的灵动。从基础的辩论理论、定义,到在每一次模拟辩论中将所学知识的运用,再到辩论之后的反思总结,我在辩论队中收获了思维辩驳、语言表达、临场反应、知识储备等诸多能力,收获了更好的自己。

同时,辩论这种针锋相对的辩论模式也让我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辩论场如同战场,我们必须与本队成员进行充分的配合才能展现一场激烈的比赛。在辩论队中,每次分组准备辩题的过程让我们小组内的4名成员形成了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有付出与贡献,才形成了整个团队。

而在本次辩论赛中,我也是收获满满。虽然由于疫情防控原因,新颖的“云辩论”形式让我们无法进行面对面的battle,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辩论的热情。在与伙伴们的辩驳中,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下,是大家对辩题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收获了来自不同学校但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未来的辩论队训练中,我也会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每场辩论赛中。我会铭记和曾和我并肩作战的老师同伴,也会铭记我在辩论中学到的一切。

——北京市中小学辩论赛初中组冠军 初二(10)班 曹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