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发布日期:2015-12-28 信息来源:
12月25日下午,我校高中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北外附校校长助理、高中副校长王静主持活动,刚从多伦多大学培训归来的孙静老师汇报培训心得。
孙静从课程学习、课堂观察及课外文化体验三大方面交流了多大培训的收获。
首先,多大培训课程包括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儿童与青少年在教育中的发展)、Fundamentals of Teaching(教学原理)、School and Society(学校与社会)、Conflicts and Solution(冲突与解决方案)。课程学习为参加多大培训的教师提供了教学中的理论依据。
其次,课堂观察方面,孙静从学校环境、育人教育、教师授课、课堂活动及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讲述了观感。加拿大学校的教室布置温馨,功能区齐全,为学生提供了舒适的环境。教室内外的图书角,及走廊上的各种名家捐献的画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养。育人教育活动丰富,高阶段的学生与小学生共同做手工,共同进行阅读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每个学期的校外野营周,学生都要在野外度过4天,在4天的活动中,要自己生火做饭,要长途负重旅行,要自己搭帐篷,要自己设计到达目的地的路线,校外野营周锻炼了学生独立生存能力、坚持不懈和团队合作精神;每个星期高中生要有两次社区服务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习承担社会责任。
教师的课堂操作基本结构是:课前预习(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课中检查(检查领习效果,促进有效预习,引入教学情境)→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汇报(拓宽认识,思维碰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精讲(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认识)→师生评价(小结学习内容,总结自主学习方法,写出反馈)。课堂中学生和老师的角色调换。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完成老师要求的阅读任务,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讨论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角色分析,角色关系,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与反思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样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课堂活动以小组活动为主,穿插个性化辅导,且课堂活动设计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小组活动有课堂分组活动(每个小组进行不同的任务,15分钟左右交换一次)、有同伴研讨活动(每个小组成员轮流主持,主持人需准备研讨的内容)、有拼图小组活动(统一主题下,每个小组成员有不同任务,不同组间相同任务的成员课上组成专家小组进行讨论,后在回到合作小组重新反馈任务进展)。每次活动后成员都要填写相应的评价表格,对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作出评价。课堂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与社会实际生活相连,学生明白在校所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加拿大的学校充分利用校外的一切教育资源。大学教育学专业的课堂中邀请中学教师走进课堂,讲解目前中学教育的现状,让学生在工作之前对自己的职业环境能有所了解。中小学经常邀请科学家、艺术家、著名作家及教育学家进课堂,让学生能有机会与这些领域内的专家有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学校还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加强学科教师间的合作。每个学科每个学期都有一次校外课堂的活动。
最后,在课外文化生活体验方面,孙静为多大学生举办过中国节日文化的讲座,为即将来多大实习的学生开设中文课,同时参加很多当地的活动,深入体会西方文化。
孙静汇报结束后,王静组织高中老师发表感想,对比加拿大的教育反思了我们教育中的得与失。同时,王静引领大家共同学习了Ricardo Semler《活着的意义》的演讲视频。Ricardo Semler是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成功企业家。他在演讲中和大家分享了他是如何以一种看似无序的方式管理自己的公司,他是如何看待人生,以及他又是如何推进一项新的教育改革的。Ricardo Semler以自身的成长经历告诉大家,当有新的想法的时候,要立即付诸实施,并始终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
此次活动,孙静的访学汇报使培训成果不但促进自身成长,也惠及其他教师,让老师们体会到了林卫民校长一再强调的“培训是教师的最大福利”这句话的内涵。Ricardo Semler《活着的意义》的演讲视频则进一步打开老师们的视野,让老师们在新的观点、新的措施和新的创意中,自省自励,追求卓越。
(高中 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