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高中语文教研组开展公开课展示活动
发布日期:2014-09-29 信息来源:
9月25日和26日,高中语文组娄树华老师、郑蔚老师和朱云凤老师分别在高三(2)班、高二(2)班和高二(1)班作了公开展示课,语文组全体教师和其他学科一些教师进班听课观摩。这三堂课都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独特的教学特色,也反映出了每位教师日常语文教学的常规和常态。
娄树华老师的授课内容是《高三专题复习——病句辨析与修改》。这是一堂课堂容量大,知识深浅适度,复习内容全面,专题内容完整的复习课,其授课内容和方法既能考量优秀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又能拓展中间段学生掌握知识的宽度,还照顾了个别基础知识差的学生能紧跟课堂的步伐。娄老师通过展示清晰的教学目标,明确告诉学生病句类型应掌握哪些;通过高考考点内容的全面解析,让学生从典型例题中明白高考考什么;通过学生对学案《病句辨析复习指导专题》的解答,让同学们在自己的实践中巩固了理论知识;老师再通过“答题指要”的指导,让学生对病句解析与修改有思路、有步骤、有方法。课堂上娄老师只做了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引导,多部分时间是由学生活动,一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不仅启发了其他学生的思路,还使同学们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在探究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好的学习方法。
郑蔚老师的公开课是新授课,是学习宋词——李清照的《声声慢》。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而课本选择的李清照两首词都是能鲜明地体现其婉约词风的作品。郑老师是在讲完李清照《醉花阴》的基础上讲《声声慢》的,这两首词是李清照以南渡为界限的前期和后期作品的代表作。于是,郑老师自然是从介绍作者开始。郑老师介绍作者的方式很独特,她分别用清朝博古通今的大儒沈增植的“堕情者醉其芳馨,飞想者赏其神骏。易安有灵,后者当许为知己。”和清初杰出的诗人、文学家王士祯的两句话“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引出作者李清照,这样以名家之言诠释作者的词风,既增加了课堂的知识量,自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课堂的中心内容,郑老师以引领学生朗读和比较赏析的方式,让学生从两首词的意象、意境、人生经历、愁情等方面入手,分别让学生找出两首词中“半夜凉初透”的“凉”和“乍暖还寒”的“寒”,“东篱把酒黄昏后”的“酒”和“三杯两盏淡酒”的“酒”,“人比黄花瘦”的“黄花”和“满地黄花堆积”的“黄花”等相同意象进行赏析,又联系作者前期安逸宁静的生活和后期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之后再找出两首词中的不同意象,学生便清晰地在比较中理解了《醉花阴》一词营造的是青烟袅袅、天气初凉、菊花吐蕊的清新和寂静的意境,而《声声慢》一词中营造的是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凋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进而使学生体味了作者在《声声慢》这首词里是怎样“写愁景”“绘愁态”的。朗读赏析中,郑老师还适时让学生回忆李清照《如梦令》中“沉醉不知归路”那快乐的少女生活,《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少妇思念丈夫的美好期待,对比中来衬托李清照《声声慢》中表现出的丧夫之痛、亡国之愁、孀居之苦和沦落之悲。课堂活动中知识容量很大,学生兴味盎然,尤其是教师启发学生分析“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学生回答说:李清照原来在北方,而写《声声慢》时她沦落到了南方,期间是到处辗转逃亡的避难,那大雁是北方的大雁,是作者“见过的”故乡的大雁。学生的回答,恰切的诠释了作者这句词中表达的远离故乡、丧失丈夫、国家败亡带来的心灵重创,让人欣喜的感觉到学生自己对词的内容有了清楚的理解。课堂作业拓展练笔也很有新意“我眼中的李清照”,此练笔能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李清照的情感世界,体会“婉约词宗”李清照抒情词的动人力量,使学生能在渊雅丰厚的宋词的世界里抒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朱云凤老师的公开课是新授内容,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豪放派词人苏轼的咏史怀古作品,其内容是借对古迹的观赏来抒发自己的怀抱。课本选择了苏轼的两首词并且先后顺序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朱老师按自己的教学思路先讲了《定风波》(这也是苏轼写两首词的先后时间),于是在引入新课环节简洁地介绍了《定风波》的“象征手法”,接着就展示了“如何鉴赏古诗词”的思路和方法。朱老师引导学生从作者、题目、抒情词句、意象、内容、语言风格几个方面入手赏析古诗词,授课内容就依照这个顺序进行,条理清晰,内容完整,方法得当。主体内容的赏析,朱老师在引领学生赏析了“大江、乱石、惊涛、千堆雪”等意象,分析了词中周瑜的形象后,又不断联系苏轼同时期的作品《赤壁赋》,让学生在《赤壁怀古》里作者豪迈的景物和人物描写中,体会词的阔大气象、雄浑境界、豪情壮志以及奔放驰骋的语言风格,进而理解作者外儒内道的内涵:既有“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又有“超然物外的旷达人生态度”,也更深层次地理解了作者生命里程中的积极进取精神,同时又和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以达到全面地了解作品主题。朱老师在总结苏轼的“豪放”词风时,抓住了“景物”“人物”“情感”三个方面,总结出“以壮景衬英雄”“以美人衬英雄”和“以英雄趁自己”三个方面 ,又结合苏轼的其他词作,总结出“本词是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博大,雄伟奔放,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朱老师的板书不但突出了内容要点也很清晰的展现了作品的主题,简洁而具有概括性。
三位老师作公开课后,各备课组已互相交流进行了简要评价,更加详细的探讨评价将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继续展开。
(高中部 乔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