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

·我校邀请多名海淀区学科教学专家入校听课指导教学

发布日期:2013-12-25 信息来源:

为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2013年12月19日,我校请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五十余位各学科教学专家,请他们走进中学近百节课堂、指导教学。

课后,各位专家与授课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全组集中反馈,双方就听课中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普遍表示:和上次来北外附校听课相比,明显感觉到了学校的巨大进步和变化;突出的是,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们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学科味道浓厚,课堂氛围轻松融洽,学生享受学习,课堂教学效率高;可喜的是,一部分教师已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经验丰富,亲切幽默,教学功底纯熟,课堂教学能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展开,轻松自如;值得肯定的是,毕业班教师很好地把握了会考和高考不同的难度,复习课和新授课的不同要求,问题设计有梯度,注重讲练结合,突出了复习课的实效性。

同时,专家们也指出,我校教师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例如,我们应思考“如何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我们应思考“如何大胆取舍,抓住学生学习中的真问题开展教学,不贪多求快,每节课解决一个问题就很好”;我们应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使备课组有浓郁的研究氛围”。

通过此次课堂研究活动,教师们感受颇深,有的年轻教师说:备课的过程是辛苦的,很磨人,也很累人,但是课后的研讨交流是个极大的提升,很兴奋,也很幸福!

此次课堂研究活动,从准备阶段到正式的课堂实践,各教研组进行了多次教研活动:集体讨论确定课题,教师个体备课,备课组内试讲,教师互相点评,备课组长把关,教研组长建议等一系列磨课交流。不仅调动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提高了互助合作意识,而且促进了教师对教材深入地研究,推进了教师的校本教研,同时也使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另外,专家、教研员以伙伴的方式介入、参与到日常教学中来,不仅解决了老师们教学中的很多实际问题,也使教师发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了自身的不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您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活动结束后,各学部、各教研组进一步开展了专题研究,老师们有感而发,纷纷主动拿起笔来写下了自己的教学反思。此次活动不但激发了教师提升专业水平、追求卓越的内驱力,而且点燃了教师自我超越、实现美好的职业理想的火花!北外附校的老师们,会以此为契机,以课为媒,以研促课,相互借道,共同成长,最终走上教学研究的幸福道路!

(高中语文组 郑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