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风采】在最美的年华遇见 | 张爽
发布日期:2021-03-24 信息来源:
张爽老师的心路历程:
遇见法语,开启认识世界之门
2005年9月,带着明媚灿烂的笑容,我进入大学法语专业学习。从此开始,法语便对我进行了一场“始自青春的殖民”。我的人生也因此和法语、法国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4年本科学习,我对法语的认识由“法语是一种浪漫的语言”这一刻板印象改变为“法语是世界上最严谨的语言;法国人是最崇尚自由平等的民族”。研究生期间,我拿到了北京市政府奖学金,前往有着巴黎小联合国之称的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继续对外法语教学学习。这段经历就好比一把钥匙,帮我开启了认识法国,认识欧洲,认识世界的大门。这期间,我和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学生们一起上课,除了法语学习之外,更体会到了跨文化交际的各种苦与乐。课余时间,我游历了欧洲18个国家。曾独自在寒冬中吹着波罗的海的海风,探访《哈姆雷特》故事发生地克伦堡;也曾在挪威徒步5小时,翻越3座山脉,勇敢登上“奇迹石”,还曾行走在意大利和希腊,开启探索西方文明源头之旅。经历这一切之后,我学会了不评判别人,从容自信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加注重精神生活,不断探索自身各种可能性,也让我有了不一样看世界的角度。
遇见附校,享受迎接挑战的乐趣
法语给我带来的一切美好,我想把它传递下去。怀揣着这个梦想,2016年3月我加入了北外附校,开始了基础教育阶段法语教学工作。
在我工作初期,“创建”这个关键词一直陪着我。2014年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之际,中法两国教育部达成合作意向,启动“法文课程班”项目,通过中国教育部考察、评估、认定在全国范围内设8所学校与法国高等教育合作试点,北外附校入选为首批“法文课程班”试点项目校之一。经过3年的培养,第一批优秀的法语学生可以升入本校高中继续学习法语,高中法语项目也因此于2016年正式开设。对我个人而言,这是一个无比有趣的事情,因为它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创建撰写学科课程建设目标,学生培养目标,师资建设目标,教科研建设目标。根据各种目标,逐步进行课程建设,学生培养方案建设,师资建设,教科研建设。在将近半年的准备过程中,我对高中法语项目注入了非常多的情感,这个项目像是自己的“亲孩子”一样。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我也终于要迎来自己的“亲学生”了。
遇见成长,体验并肩前行的温暖
经过和法语学生们共同学习一段时间后,我意识到,除了法语语言学习本身外,他们还有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期待。学生们希望可以更加近距离地真切感受到法语所承载的文化;他们对未来有疑惑,希望不辜负6年的法语学习,有一个好的“结果”和前景。
为了让学生能更加直接地感受法国文化,我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北外附校有着丰富的校园活动,我遵循学校传统,在各种文化日组织活动。三月,带着学生们读法语诗歌,感受“诗人的春天”;四月,复活节之际带领学生制作复活节彩蛋;在世界读书日,带领学生阅读法语经典名作。在阅读《追忆似水年华》片段时,我也会把自己亲手烘焙的玛德琳小蛋糕带给学生们,让学生感受普鲁斯特的味觉记忆;在每年一度的外语节期间,组织小语种歌会,让学生用音乐体会多语言的魅力。此外,我还带学生们走出校门,参观法国中心多媒体图书馆、参加法国文化中心开放日等活动,让学生更喜欢法国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法语的热情。我的“亲学生”们还有一个愿望,那便是在高中阶段参加姊妹校交流。为了圆学生们的这个梦,在附校领导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积极和使馆、上级单位以及法方学校联系,终于在2019年,带着学生前往巴黎,和法国小伙伴们交流,并在北京再次相见。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有科学的规划,我每年都会带学生们参加春秋季的教育展,鼓励学生和心仪的高校招生负责人面谈,提早做准备。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和法语教学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越来越坚定学法语的决心,也越来越爱法语这个学科。
与此同时,作为一线中学法语教师,我也在和学生们共同成长。北外附校为教师提供了完善的培训成长体系,我自入职以来,每个学期都有机会参加高质量、高级别的培训。比如法国使馆和勒芒大学联合举办为期一年的DUFLE法语教师培训、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班、使馆和外研社定期举行的法语教师培训班、法语等级考试DELF考官培训等。每次培训都会刷新我对法语教学,以及多语种教学的认知。2018年,我正式开始担任高中复语教研组组长,积极参加组织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担任各类考试考官,尽我所能将所学实践在法语教学中,从而给学生们呈现更精彩、高效的法语课堂,让学生们有更好的成长、发展。而我,也因为和学生共同成长,体会到做一名中学法语老师的快乐。
遇见收获,迎接满载梦想的未来
携手和学生们共同走过4年,我们也迎来了自己的小成果。
2019年3月25日,习近平主席抵达法国首都巴黎之际,法国各界人士、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以及旅法华侨华人齐聚巴黎凯旋门,热烈欢迎习主席的到访。北外附校高中执行校长王静和高中法语生朱玥同学参加了欢迎活动,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此外,还参加了纪念中法建交55周年的“光影流年——中法友好故事会”活动,展示了由附校学生在环保布上绘制的熊猫巨幅绘画。
2020年11月法语DELF B1等级考试中,高二高三年级考生参加考试的法语生全部通过,DELF B1级通过率为100%。潘奕霏同学获得了口语23.5分的好成绩(25分满分);陆姿含同学获得了作文20.5分、甘梓钰同学获得了阅读19.5分的优秀单科成绩。比起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学到遇事不逃避,直面困难的态度更加难为可贵。
2020年“外研社杯”全国基础阶段多语种技能展示评选活中,法语生陆姿含同学获得校级一等奖,代表附校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法语学生同台竞技。此次比赛之后,她可以更加无所畏惧,勇敢、从容、自信地展示自我。
2019年,高中复语精英班第一届法语生李碧玥被法国名校“埃塞克高等商学院”(ESSEC)录取,进入该校王牌专业,全法高商本科排名第一的“全球工商管理”(Global BBA)攻读学士学位。2020年,高中复语精英班第二届法语生潘奕霏被全法排名第三的欧洲高等商学院(ESCP Business School)录取,进入“Bachelor in Management”项目,攻读学士学位。我为她们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更为她们可以勇敢排除万难、坚持自己的梦想、坚定选择自己的人生而骄傲。
终究,法语给我带来的一切美好,我将把它传递了下去。看到曾经的学生们和自己成为法语学友,看到他们更加从容自信,我甚感欣慰。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一书开篇如是说:“如果你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巴黎会一生都跟随你,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法语,亦是如此。未来可期,期待更多的学生通过法语,遇到更好的自己。
学生心中的张爽老师:
陆姿含:
张爽老师和蔼可亲、善解人意。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就觉得她是个非常好的人。我不太擅长与他人交往,可张老师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我顿时打消了顾虑,爱上了她的课,也喜欢上了她这个人。
在她的课上我从来不会犯困或者产生疑虑。因为复杂无趣的理论知识都被一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例子代替了。听课时也不用特别拘束,面对学生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在不影响进度的前提下,她也会一一解答。正因为很轻松,我们才更愿意学习。张老师对法语教学十分认真负责,不是马不停蹄地往后讲,而是每一课结束后都会有小测验,达到了查漏补缺的效果。此外,在准备等级考试时,她会抽出额外的时间给学生补课,做全面的练习,并会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面对程度不一的学生,她一向一视同仁,尽职尽责,不会因为成绩而冷落哪个学生。
在课后,比起师生关系,我们更像是无话不谈的朋友。通常我会找他倾诉学习上的难题,生活中的小烦恼,每一次她都很乐意倾听,并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案,甚至聊八卦都会得到积极的回应!
张老师很关心自己的学生,他们遇到问题时,她都会尽力帮助。或是讲道理,或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导安抚。诸如此类的点点滴滴数不胜数,我大概不可能用某一个形容词去形容她,我只知道她与我心中“好老师”的形象完全相符。谁会不喜欢这样一位老师呢?!
在高中的学习阶段,能遇到张爽老师,着实是我的幸运。
潘奕霏:
张爽老师是我的法语老师。在第一年她还没有教我的时候,作为高中法语项目负责人,张老师就很关心我们法语课的情况和进度。在得知班里学生法语水平差距较大时,积极协调实现分层教学。第二年,她教我法语的时候,一开始便精心地为我量身定制了适合我的学习计划。课堂上,她不仅仅只教会了我基础的法语知识,而是会深入的解释这些单词、语法是怎么来的,会给我讲许多有趣的法国文化,让我真正的理解法语,爱上法语。
在我经历第一次法语DELF B1失败的时候,更是张爽老师给了我再战的勇气和信心。她细心地推测并梳理了我考试中可能犯的错误和潜在问题,并就此调整课程。在她的帮助下,第二次我成功通过了考试,并且还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自认为有口语弱项的我居然高分通过。
在课堂之外,张爽老师也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我准备留学的时候,张爽老师在周末陪我参加国际教育展,并为我提供实用的建议,帮我合理规划。这为我成功申请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即将结束高中生活的时候,我想在这里再一次表达对张爽老师的感谢。她对于我来说,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她的细心和耐心,课堂的灵活和趣味性,激发了我对法语学习的热情,帮助我在法语的路上越走越远。她的热情与关心,鼓励着我克服一次次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