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招聘

初中教育

首页 > 招生招聘 > 初中教育 > 正文

【初中·学科建设·生物化学】 理解科学本质,提高科学素养——北外附校初中生物化学组学科建设简介

发布日期:2021-04-08 信息来源:

科学不但能带来知识和快乐,还能使人惯于劳动和追求真理,能为人民创造真正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能创造出没有它就不能获得的东西。

让我们走进北外附校来吸收光能,活化激情,在阳光下吸收奋发的能量,在汗水中加速追梦的反应。

一.学科简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学科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化学学科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的健康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学科教研文化

不断的追求卓越是生化组生命力的来源,也是生化组继续创造佳绩的保障。在教学中,生化组教师始终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素养为本”的教学落到实处 ,先进的教学理念已经融入到了教学当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在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已根深蒂固。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发展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推动力,团结奋战,拼搏进取。生化组全体教师将为实现学生发展、社会进步和自我提升不断努力!2020年中考生物化学组中考再创辉煌生物满分人数37人,化学满分11人。

三.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聚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去理解基本知识,操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发展基本能力。教师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生体验“从生活走向知识,从知识走向社会”,关注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化学与生物问题,关注自然界中的生活现象,尝试从学科视角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解释现象。通过网络、电视、图书或期刊、工厂或科技馆参观考察等多种途径了解科技发展、社会发展、科学发现和科普小知识等与学科相关的事件。

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同伴的学习优势,通过生生合作与交流,创造出有活力的合作情境。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长期坚持会促进学习自然的发生,合作学习是双“丰收”,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热情参与其中,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互助意识、学习意识和批判意识等。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四.科研主题与主要成果 

  1. 课题:区级课题《初中化学情境教学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实践研究》

    课题:《基于STEM的K-12生命科学教育校本课程设计研究》

  2. 主要成果:

    杨卓老师海淀区研究课:录制空中课堂《生物圈中的人》;

    杨卓老师北京“小院士”优秀辅导教师;

    杨卓老师北京市海淀区生物学科兼职教研员;

    李萍老师北京市第十二届中小学金鹏科技论坛中辅导学生获得二等奖。

    赵芳芳老师海淀区研究课:录制空中课堂《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王学辉老师北京市第十二届中小学金鹏科技论坛中,被评为优秀辅导员。

    王学辉老师第二届中高考卓越奖;

    笱秀丽老师第二届中高考卓越奖;

    崔淑珍老师 第四届京城榜样教师好声音;

    崔淑珍老师北京市第十二届中小学金鹏科技论坛中,被评为优秀辅导员;

    崔淑珍老师的教学论文在北京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李艳颖老师的教学设计《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在北京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得三等奖。

     




  

五.科技竞赛及成果

初中创客工作坊崔淑珍老师指导的科学小论文《新能源之燃料电池—实验室模拟不同种类电解液的氢氧燃料电池》获得此次展评的金奖。

 

2019年海淀区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

由崔淑珍、王学辉老师指导学生官以康、沈阅和张冬俣完成的《注射器让化学实验生活化》项目获得2019年海淀区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一等奖”并顺利进入北京市决赛。

 

 

六.校本课程简介

1.生活中的化学

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便是衣食住行,而衣食住行离不开物质,它们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有物质就必然有物质的变化。环顾四周,不论是日新月异的文明社会,还是远离喧嚣的自然风光,物质变化无处不在。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有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化学。随着人们需要的变多、变杂、变精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也愈加密切。鉴于这一点,我们在课上安排了“自制滴胶饰品”和“了解灭火器的化学原理”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

《灭火器的化学原理》

2.兴趣实验

为了让孩子们在体验和实践科学家研究化学的过程中,打下坚实的科学素养基础,提升包括创造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我们开设了兴趣实验这门课程。我们在课堂上开展了“水中花园---静待花开”和“蓝瓶子实验”等活动帮助学生设计实验、参与实验。因为实验所具有的实践性、真实性是任何其它媒体所无法替代的。实验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必须的。

3.科学小制作

“实践活动,视野开拓,智力开发,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服务的一项重大改革的课题。在小制作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思考和自己制作等环节,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坚强的意志品质、注重创新的思维品质、丰富的想象力和操作的准确性等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程通过“自制酸碱指示剂”和“自制手工皂”等科技小制作活动,切实有效地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探究的能力。

《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制手工皂》 

4. 神奇的动物世界

通过多角度了解动物:如深海中的动物、极端环境中的动物、远古时代的动物、走出地球的动物、微观世界中的动物、电影中的动物、古籍中的动物、漫画中的动物等,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5. 生物社团《博物社》

为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更好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北外附校成立了自己的生物社团《博物社》,通过在校园里进行观察动物和植物,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进行数据分析等多种形式,认识大自然的生物,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的热情。

 

6. 生物竞赛校队

生物竞赛队主要是带领学生参加海淀区及北京市的各项科技活动,如北京小院士活动、金鹏科技论坛及科技创新大赛等,自成立以来,已获得了北京市小院士中学组二等奖,金鹏科技论坛二等奖等多项奖项,带队教师也获得了北京市小院士优秀辅导教师等多种称号。

 

(供稿:初中生物化学教研组长 王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