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文化节专题报道】北外梁燕教授来校作《京剧和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讲座
发布日期:2015-06-12 信息来源:
6月9日午后,空气中仿佛能嗅到一丝绵绵细雨的气息。在我校第四届中学生文化节国学讲堂上,北京外国语大学梁燕教授给全体高中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京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讲座。
同时莅临讲座现场的还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老教授协会会长、我校特聘校外辅导员裴玉芳老师,北外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副处长王明欣老师、副处长刘刚老师,以及我校常务副校长王彤,副校长、副书记高雁鸣等领导、老师。
梁燕教授神采奕奕,黑衣棕裤,“这是一种对外传播文化的手段,京剧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梁燕教授的面部表情中毫无保留地透露出自己对于京剧的热爱。她教导大家要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京剧不易看懂”,印度诗人泰戈尔曾为梅兰芳所演的《洛神》作诗,词句之间无不彰显出对于京剧的赞赏和理解起来的难度。诚然,京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在对京剧的各种表现手法具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京剧所传达的深刻含义。
京剧的表现手法无外乎歌与舞。有言道是,京剧之中,有声必歌,无动不舞。而京剧里的歌唱一般分为音乐,有韵调的念诵,快慢节奏不一的话白,还有哭、笑、嗔等情绪表达。而说到歌唱就不得不介绍京剧中的四种角色了:生,旦,净,丑。用来表现人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生角通常由男性扮演,旦角通常用女性扮演。净角用花脸,通常扮演草莽,丑角会在脸上画“白豆腐”,通常用来引人发笑。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京剧之中,并不拘泥于性别,人物之间的反串极为常见。这得益于中国人的艺术感——但求神似,不求形似。回到歌唱的问题上来,梁燕教授详细介绍了四种角色在京剧中的发声特点。生角的音调庄而穆,似猿啼、马嘶、鹤鸣。旦角音调细而长,似鸟鸣、莺啼和燕生。净角的声音当宽而宏,厚重犹如虎啸、雷震、鼓声。
舞一般用作表达人物的意志心事,做事和形容所述词句的含义等用途。舞中包含功夫,毯子功,把子功等。包括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步。把子功,运用刀枪剑戟的本领等。舞,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通常能够形象地传达人物的心理。梁燕教授还为我们播放了著名京剧《贵妃醉酒》和《二进宫》,梅兰芳用甩袖,步履踉跄等技术动作,形象地表达了久居深宫的唐贵妃的幽怨之情。二进宫中,两位忠臣和李妃气脉悠长的唱段,也充分贴合了故事背景,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梁燕教授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剖析了两段视频中京剧演员们的各种技术动作,各类伴奏乐器和各式各样服饰所传达的信息。胡琴等弓弦乐器,月琴等弦板乐器,笛子等管弦乐器被用来填充京剧的背景音乐部分。各类服装包括象征着足智多谋的羽扇纶巾,象征着皇亲王贵的龙鳞蟒爪;用来代表马的拂尘及象征其颜色的尾穗的颜色;脸谱的画法,脸谱的颜色等等,梁燕教授用极其认真的态度和对京剧的满腔热爱向我们一一道来,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元素均从不同侧面填充了故事的背景信息,运用意象和色彩为京剧的完美增辉添色。
讲座时间不长,但现场,知识的力量、文化的感染让我们受到了心灵的陶冶。这次讲座,不仅帮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国粹”京剧的舞台艺术表现手法,蕴含着儒家思想:有“道德为尊”、“智慧为上”、“力量为要”、“含蓄为美”的深刻内涵,还大大增强了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与认识。
(高二5班刘昊杨报道,指导教师刘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