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行动 | 作业“慧”设计 减负促增效
发布日期:2022-01-10 信息来源:
1月10日,《海淀思维》微信公众号刊发了我校初中物理教师金岳悦的文章《双减行动 | 作业“慧”设计 减负促增效》。
(金岳悦老师)
“双减”背景下,如何智慧的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从“精简的基础作业”、“多元的弹性作业”和“特色的创意作业”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在基础作业设计中应该以课堂知识为起点,针对知识与学生的特点,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有一定形式意义的任务,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巩固性知识的目的是夯实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布置的这项作业不是机械重复,要控制数量、提升质量,在设计上要体现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是教材教辅中的题目,也可以是教师在原有题目基础上改编的新题,这些题目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进而能够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将“待证条件”转化为“问题串”的形式,构造思维的“桥梁”,更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成就感,深化和拓展已学的知识,向高阶思维转化,因此作业的阶梯性设计是高质量作业的有力保证。
比如在“电功率”作业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阶梯性习题:一个标有“6V 12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忽略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
问题:
1.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2.该灯泡的电阻是多少?
3.灯泡正常发光10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4.当把灯泡接3V的电路中时,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5.若把这个小灯泡接入9V的电路中,要是它能正常发光,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这种层层递进的问题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一环扣一环,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像爬山一样一步步爬到顶峰,踏入成功的殿堂,体验物理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作业的阶梯型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减负,因为在作业过程中,学生是在不断的体验成功和满足感。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考虑教学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好奇、求新、求趣的心理特征,努力增强作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需要,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可以增加一些喜闻乐见的的生活情境和热点词语,以图片或者语言描述的形式改编或者新编到作业习题中。
比如讲速度一节时,可以设置这样的作业题目: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成功闯入决赛并创造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请计算出苏炳添在100米半决赛中的平均速度。
这样的作业题目,一方面完成了学生对于平均速度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达到了练习使用平均速度公式的目的,同时融入奥运会的真实场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应用,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爱国情怀。
物理是非常有趣的学科,如果只是一味地死板做题,会把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全部扼杀,只要留心观察,随处都是物理知识,每个角落都可以折射物理的光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物理一直保持兴趣盎然。
弹性作业是常规、基础作业的有效补充。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多的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优势、需要,自主选择,弹性完成,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角色,让学生处于作业的“主体地位”,因此设计丰富多彩的弹性作业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比如,学完电动机之后,鼓励学生用一节1号电池、一块小磁铁、一根导线制作简易小电机等。这样学生在自己参与的过程中,缩短了与课本的距离,用动手实验这把“钥匙”开启了学生懵懂的心智,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物理课一旦离开了它在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应用,就会变成没有任何目的和用途的抽象符号,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学如“接枝”,把“新枝” 嫁接到“母枝”上去才能接活。
学完家庭用电之后,请同学们调查自己家里、学校或附近熟悉的单位有没有浪费电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统计一年中会浪费多少度电,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进行节约用电。
我们在作业设计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读中学,从而让“阅读学习”成为信息时代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阅读教科书、科普类阅读、物理学史等相关材料为载体,促进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提升。
比如学完温度之后,给学生布置《温度计及其现代发展》科普类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医用体温计用水银作为介质的主要原因,还能让学生认识热电偶温度计、辐射温度计等多种多样的温度计。
作业的功能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要重视作业的育人价值,通过学科渗透、实践创新,设计创新型作业。
物理代表理性,艺术代表感性,在一般的认知里,理性和感性是互斥的,然而,如果尝试改变一种学习方式,会有助于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点燃学习的信心,进而改变学习的状态,对于有些孩子带来不可思议的效果。比如物理与音乐融合,学完每章节或者一部分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内容编成歌词并尝试演唱;物理和美术学科融合,有的孩子喜欢美术,可以设置利用漫画讲物理故事的作业,比如一滴水的春夏秋冬、电的故事等等。一曲小调、一幅漫画,燃起了学生探索物理的热情,交给孩子们开启物理学习之门的钥匙。
在作业设计中也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当学到力的时候,鼓励学生编写想象文《如果没有重力会怎样》;学完光现象的时候,请学生们尝试思考如果光速变慢,世界会出现什么神奇的现象?在教学“摩擦力”后,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以“假如没有摩擦力,世界将……”的文章,想象力可以使学生思想开阔、思维奔放,想象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思维能力的必要环节。
特色的创新作业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潜能得到了发掘,这种个性的张扬与潜能的迸发又反射到日常的学习中,各具特色的个性化创意学习方式层出不穷,具体的作业,自由的表达,学生如同一朵朵花蕾,自由地舒展、绽放,各美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