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研组开展初三数学研究课活动
发布日期:2014-11-24 信息来源:
11月19日上午,我校初中数学教研组开展初三年级数学研究课活动。初三数学备课组长姜春花、初三数学教师宋宗伟各自展示了一堂生动的数学课。海淀区进修学校数学教研员刘忠新老师莅临我校指导交流,我校副校长张继军带领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观摩研讨。
宋宗伟老师主讲题目是《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课堂从复习开始,使学生“温故知新”,从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三个内角、三条边长入手,提出“以最少的限定条件构造相似图形”,让学生进行实践尝试。同学们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老师引领学生对结论进行科学论证,回应开始时的复习内容,同时用证明过程向学生展示数学学科的严谨性。短短的四十分钟,同学们过得充实、愉悦,积极参与思考、与教师互动,经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辨的升华,从特殊实例到一般规律的飞跃,所学到的不只是科学知识,更有对科学研究过程及方法的体验。
姜春花老师主讲题目是《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预备定理》。课堂首先回顾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提出如何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问题。课上,同学们经过细致地观察,发现比例与相似这一对看似不相关的内容,竟然巧妙联系在一起,通过平行来判定三角形相似是完全可行的。姜春花老师准确抓住这一思维的火花,切入本节课主题。通过探究性活动,姜老师带领同学们体验到数学的灵魂:发现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当思维的火花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后面的定理证明就在师生快乐的互动、数学的感性与理性碰撞之中顺利完成。
在评课研讨环节,首先由我校初中数学教研组长孟威介绍本学期新的特色——数学分层教学。从分层的依据、对学情分析、制定针对性教学策略,到近期的期中考试成绩分析、分层前后的成绩对比,孟威老师都逐一做了详细介绍。在了解到教学设计既借鉴到教材又有独立的创新,特别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所采取的措施后,刘忠新老师随即肯定了二位老师的努力付出,并鼓励二位年轻教师要对自己更有信心。从实际效果看,二位老师的教学目标制定具体、落实到位。宋宗伟老师的教学设计重难点把握准确,让学生经历数学的过程,并为后续内容理清思路。姜春花老师的堂课,由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现与证明,证明过程规范,而且老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脉络,清楚学生潜在的障碍,足见对学情的分析之透彻。同时,刘忠新老师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提出在日常“听、看、读、写”之外,还要使学生“辩、思、悟”。辩,即是“说出来”,学会交流和探讨;思,即是引导学生反思与归纳;悟,即是“开悟”,让学生恍然大悟,真正的使自身得到发展。
在此次活动中,我校数学教师展示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体验,给学生以发现的空间。同时,老师们体现出“勇挑重担”的品质,宋宗伟老师作为新入职教师,经历多次研究教学设计、反复修改;姜春花老师任初三备课组长,在日常日常繁忙的教学工作之外,还深入研究教材,广泛收集相关参考资料,多次打磨研究课,她们所付出的努力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海淀区数学教研员刘忠新老师评课
宋宗伟老师带领学生思考问题
姜春花老师倾听学生回答问题
(初中数学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