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主题讲座】鲁桂成大使:我亲历的外交工作

发布日期:2021-05-25 信息来源:

5月24日,外交部档案馆馆长、原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鲁桂成走进北外附校,为初中一年级的同学们讲述了作为一名外交官“做梦”、“追梦”和“圆梦”的故事。从事外交工作42年的鲁桂成大使,21年国内,21年国外,见证了祖国外交工作的起起伏伏。

我校校长林卫民为鲁桂成大使颁发了聘书,聘请鲁桂成大使为我校中学生国际理解教育顾问。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他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话作为引言,又用这四十余载中的几个片段介绍了自己的外交工作。


1993年:做梦做来的大使

“同学们都做梦吗?我的大使就是做梦做来的!”为了要做一位有准备的追梦人,首先要先会做梦。鲁桂成大使鼓励同学们一定要爱做梦、敢做梦。有了梦想,下面要做的是要立长志,为了实现自己的梦寐以求的想法而奋力奔跑。外事工作是具有国际性的工作,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外事工作者都有着相似的工作内容,既然选择了这个梦想,就要为之认认真真的准备。就要开始“追梦”。

2003年:这个梦一追就是十年

外事工作的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对工作者的知识水平要求也很高。鲁桂成大使说,为了实现这个梦想,首先是语言上的准备:中文和外文都要好才行。除了扎实的语言功底之外,深广的地理知识,对重大国内国际事件来龙去脉的把握也同样的重要。除此之外,更要有一个“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好身体。追梦的过程是艰苦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需要付出很多。终于,2003年6月14日,他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大使,自此梦想实现。

2008年:五年圆梦

“出国前,我和母亲说我要去土库曼了,她听了好几遍都没听懂,我就说:‘就是去一个很土、很苦、很慢的地方了。’”2003年,鲁桂成大使带着“国书”来到了土库曼斯坦,一个很土很苦很慢的地方,开始推进天然气的引进。他用了五年的时间,铺设管道涉及15个省,改变了这些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为5亿人民提供了更为清洁的能源。这些管道每年将向中国提供4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相当于我国年产量的一半。这个梦圆的很有意义。


鲁桂成大使一席话振聋发聩,他说:“这件事总结起来,就是人追梦也好、立志也好,不能胡思乱想,一定要与时代结合,与祖国命运结合,这样,你的梦想才有意义。”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校学生们表示获益匪浅。

学生感想

鲁爷爷今年70高龄,在外交部工作了42年。勤勤恳恳,奉献一生,提起梦想,他侃侃而谈,从“做梦”到“追梦”最后才能“圆梦”。“做梦”即立志,应“立长志”,而不应“常立志”,青少年应该有长远的志向,并且坚定不移。“追梦”即努力,这个梦想不能不切实际,实现梦想的过程是要脚踏实地的,就拿当外交官来说,第一个目标,应当是考上北京外国语大学,进入外交部,经过一层层的选拔,最终才能成为大使,这便是“圆梦”了。

志向可不是随便立的,它应该对人民、对国家有利,像鲁大使,他为祖国争得了天然气。又像袁院士,他为解决全世界的粮食危机做了贡献。因此,我们的梦想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目光放长远,切实履行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使命。

——初一(10)班 张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