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校共育】提升家庭支持感知度,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我校家长课堂举办线上讲座
发布日期:2021-10-27 信息来源:
随着“双减”政策深入推进,家长与孩子课余时间相处时间增多。为增进家校互通,探寻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10月21日晚,我校家长课堂邀请中国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家校协同研究中心秘书长袁庆祝教授,举办了一场“‘双减’政策下,如何提升家庭支持感知度,促进孩子学业发展”的线上讲座。讲座由德育处心理老师李丹主持。
袁教授的讲座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家庭支持感知度是学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走出亲子互动怪圈以及提升孩子家庭支持感知度的主要方法。
袁教授首先向家长们介绍了自己主创的中小学生“学习素养理论模型”,在构架之初就锁定“双塔”模型,学生和家长相互配合才能达成完整的教育。在学生“学习素养金字塔”模型中,包含学习基本力、外部支持因素、学习动力、其他养成因素等四大板块。各板块中又分别包含学习观察力、记忆力、家庭支持感知度、学习目标、学习意志力等多种能力。孩子学业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往往与家长在孩子学习素养构建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紧密相关。
袁教授通过学习素养模型分析帮助家长清晰地认识到,除了辅导孩子课业知识,增强孩子的学习效能感和外部支持感知因素(如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对提升孩子的学习素养更为重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家庭亲子相伴时间越来越多,如何提高亲子陪伴质量,更加高效地给予孩子支持呢?袁教授提醒家长们尽量避免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等不良的沟通方式;当孩子学习成绩下滑时更要提醒自己避免“吼叫斥责”、“严防死守”、“放任不管”等不当方式。家长应该以开放接纳的态度亲近孩子,鼓励孩子,有效满足孩子的自主权、合理期待以及自理自立等心理发展需求。
通过袁老师专业细致的分析,很多家长回望孩子各阶段学习问题的“症结”时豁然开朗。比如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家长们不必非要步步紧逼,给孩子一点自主空间,给他们创造提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机会,鼓励他们明确目标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学习能力的培养,袁教授强调学习能力各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既要锻炼孩子们的学习观察力、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学习记忆力,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习注意力以及阅读能力。
本次讲座有效地促进了家长们树立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探索、传播了家校合作的新方式,为家长提供了可借鉴的生动样本、可复制的鲜活经验。有效提升了家长与孩子们的沟通方法,及时调整了家庭教育方向。
讲座结束后,家长们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谢。不少家长在朋友圈中晒出讲座内容和自己的收获,期待日后学校有更多家庭教育方面的课程。通过讲座学习家长们明确了家庭支持感知度对孩子学业成长的良好促进,增进家长和学校的联系纽带,家校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德育处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