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的教育故事——我和三个学生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7-05-22 信息来源:
“中国好老师”项目——海淀区“讲述我的教育故事”征文一等奖
从教十年有余,教过几届学生,他们有的还在大学深造,有的已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工作,为社会默默的贡献着力量,也有的正打拼着自己的事业,挥洒着青春的汗水。但无论他们人在何处,身居何职,每当和我联系,总是喜欢提及一些上高中的事情。每当此时,总感觉还是那么自然和亲切,仿佛我们又回到了那段青葱岁月,往事历历在目,情感汩汩涌动。回想起与学生们交往的点点滴滴,三个“捣蛋鬼”的形象立刻浮现在脑海里……
(一)一幅漫画的故事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天上课,我讲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在对“拿来主义”含义的理解上,我和学生王某的意见发生了分歧。课堂上,我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论,我当时刚参加工作,年轻气盛,王某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思维敏捷,颇具个性。我们俩都据理力争,互不相让。最后,王某还是迫于老师的“威严”,在其他同学的“声讨”中做出了妥协。
次日我上完课回到办公室,办公室的同事就笑着告诉我有位学生送了我一样东西。我很惊喜的看到办公桌上果然放着一副漫画,画的是一个葡萄架,但上面却长满了煤球,画的旁边有一行字“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毋庸置疑。老师说:‘葡萄树上能长煤球’。你就得说:‘对呀!我看到了。还一串一串的呢!’”漫画虽然没有署名,但这明摆着的讽刺,让我一下就想起了王某。我当时着实有些恼火,因为这幅漫画让我在同事面前颜面扫地,在学生面前威严顿减。但冷静之后,我在想:学生真得做错了吗?结论是:没有。学生之所以和我辩论,是因为他对知识的质疑和权威的挑战,这正是我们最需要的,也是大多数学生缺乏的。学生之所以给我画漫画,是因为他信任我,想和我进一步沟通和交流,这不正是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良好契机吗?
第二天上课,我把这幅漫画带到了课堂上,用投影仪把它投放到大屏幕上。当时,班内的同学都很诧异,有的一脸茫然,有的窃窃私语,也有的保持沉默,只有王某的脸涨得通红。我笑着对同学们说:“今天上课前,我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漫画。看完之后,我想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认识和理解。”因为大部分同学都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也明白它的讽刺对象,所以,没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发言。面对鸦雀无声的局面,我打破了沉默。我笑着对同学们说:“我觉得这幅漫画画的非常好!古代学者朱熹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有这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当今社会,更需要有思辨质疑和挑战权威的思想。这位同学不仅具有这种思想,而且能付诸实践,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能用这么幽默、形象、生动和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不但接受这位同学的意见,还非常佩服他的才气!我想问,这位画漫画的同学能不能站起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他的创作灵感和过程。”王某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站了起来,谈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也表示,这种方式不太妥当,以后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会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不再搞匿名漫画。他谈完之后,我又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他们的想法。这一次,同学们真正敞开了心扉,见仁见智,各抒己见,有的引经据典,有的联系现实,有的结合自身,谈了自己的认识。课后,我布置了一个写作的话题“知识诚可贵,质疑价更高”,同学们写得比较成功。
后来,我和王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的思维越来越开阔,思想也越来越成熟,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无论他在何地,一直和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时回家,一定会和我见个面,聊聊工作和生活。我不敢保证他一定会发展的多么好,但我相信他一定能在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因为,他具备常人所不具备的思维和胆量。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挑战,才能让他们少一些羁绊,多一些期盼!
(二)课代表的故事
“课代表”一词,在一般人的认识中应该属于学习优秀者的代名词。但我有一位课代表,却看似属于“另类”。在我刚接手一个班的语文教学的时候,有位姓李的小伙子找到我,毛遂自荐担任语文课代表。因为当时李某的学习成绩不太好,所以班内有些学生对他担任课代表一事颇有微词。但为了保护李某的积极性,我力排众议,坚持让他担任了课代表。李某担任课代表之后,工作非常积极主动。特别是大多数课代表都非常头疼的收作业问题,他却收得又快、又准、又全,令办公室的许多老师羡慕不已,也让许多课代表望尘莫及。但他也有缺点。我们俩有一段经典对白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上演。李某搬着一堆作业,放到我办公桌上,我问:“全了吗?”他答:“没”。我问:“谁没交?”他说:“我”。这就是我的课代表,一个能让全班其他所有同学都按时交上作业,自己却从来不交作业的“另类”课代表。
有一天,李某找到我,很难过的对我说,不想担任课代表了。我问明缘由,原来是他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又不交作业,其他同学总是在背后议论他。于是,我就做他的思想工作,首先肯定他的付出和努力,然后,又指出了他存在的一些不足,并鼓励他改正自身的不足,继续担任课代表。最后,我还特别强调了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论,只要问心无愧就行。为此,我专门在班内举行了一次“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代表?”的交流会,大多数同学对李某的工作是认可的,他也由此受到了鼓励,不仅课代表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而且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后来,这位学生去了澳大利亚留学,一开始选择了经济管理类专业,两年后,在众人的诧异中,由热门的经管类专业转为了冷门专业——录音。当时他咨询过我的意见,我的回复是,只要自己喜欢的,对社会有用的,就放手去做吧。去年他回到北京创业,开办了一个小录音棚。前段时间我去北京出差,见到了一身文艺范儿的李某,愉快的谈话中,我看到了一个快乐的创业者,一个积极的年轻人。我想,如果他不敢变自己的专业,凭借他的组织管理能力,他也能当一名称职的管理人员,但是现在,我看到的却是一个健康、快乐、积极的年轻人,一个未来的顶级录音师。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要让学生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和能力,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此,一切才会皆有可能!
(三)一个坐板凳的故事
我的第一届学生中有这样一位男生。我第一次看到这位学生,就觉得他身上有一种特质。虽说不准是什么特质,但总觉得他和其他同学不一样。所以,一开始我就特别关注这位学生。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是我始料不及的。他入学军训就和教官发生冲突,打篮球又和同学闹别扭,在老师们眼中,也有点儿桀骜不驯。所以,在众人眼中,他成了一位成绩一般,特立独行,个性突出,不太合群的学生。但我却坚信,他的思想品质是好的,他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
一天晚上,我把他叫到教室旁边的教室休息室。事先,我给他准备了一把椅子,给自己准备了一个小凳子。他进屋之后,我笑着让他坐下,他不坐,我坚持让他坐,他坐下了。坐下之后,他发现我坐的是小凳子,他坐的是椅子。于是,他又站起来非得和我换座位。我们的谈话就从这次坐座位开始了,我说:“刚才你的行为说明你非常尊重老师,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很可贵的品质。你既然这么尊重老师,也应该珍惜朝夕相处的同学……”他也谈了自己的苦恼,总觉得有些同学瞧不起自己,不尊重自己,所以,他有时说话或做事比较冲动。我帮他分析了别人不尊重他的原因,我还告诉他: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必须先尊重别人,并且自己要具备受人尊重的资本。
当时,他的语文成绩一般,但字写得很漂亮。于是,我在语文课上经常表扬他的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在平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我也注意多鼓励他,有时给他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有时表扬他一句等等。他也慢慢的感受到了同学和老师对他的关心和关注。随后,他变得越来越随和谦让,乐于助人,在同学中有了较高的威信,也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那三年他是和我谈心最多的学生,每次我都愿意做他忠实的听众,听他诉苦,听他报喜,看他落泪,看他欢笑。虽然他最后的高考成绩一般,考入了省内的一所普通大学,但是在大学阶段他刻苦学习,本科毕业后,考入了英国城市大学,攻读新闻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凭借非常优异的成绩和在BBC实习的经历,被素有“全球财经媒体的先驱”“世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的Financial Times(英国金融时报)录用。
他高中毕业后说,那次老师坐板凳,学生坐椅子的事,让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现在我们交流的时候,他还跟我开玩笑,将来娶媳妇也要先过我这一关。我虽知道这是玩笑,但心里还是暖暖的。
由此我懂得,一个学生的转变,也许就在我们的一句话中,一个眼神里,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中,它能消沉一个学生的意志,也能唤醒他们的斗志!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十几年来,我的学生中有的考入了清华北大,有的考入普通大学,有的直接步入社会,参加了工作。但无论什么样的学生,我都会用真心去对待他们。因为,我一直坚信“有教无类”,一直努力践行“因材施教”。回忆起我的学生,这三个上高中时并不出色的学生,却留给了我最深刻的回忆,我想,这其中,相互的尊重是彼此惦念的关键吧。
(高中校区娄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