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小学语文教师参加西北旺学区教研交流活动
发布日期:2014-09-26 信息来源:
9月25日,我校小学语文教师在农大附小参加了西北旺学区教研交流活动。崔峦先生莅临指导,海淀区西北旺学区副校长林子敬及学区教师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本次交流会主要围绕小学作文教学进行,崔峦先生依然恪守他的讲座风格,一语中的,直击习作指导问题。针对习作课教学环节、教师教学策略的使用,崔峦先生进行了务实的指导。
一、自上而下求改革促发展
崔先生表明,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小学各种测试也在改革,我们要本着自上而下的原则,用倒推的方式促进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以此证明母语教育不应该削弱,应该加强。就习作而言,未来中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为两篇,即大作文+微写作。从大作文角度看: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内容会增加;从微作文角度看:谈感受、亮观点、抒情感的作文形式会增加。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出发点即语言文字能力的运用,而习作恰恰就是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的主战场,要高度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口头和笔头的表达能力。与此同时,崔先生还指出了小学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定位不准,不能明确年段目标;内容空洞无物,不能做到求真立诚;缺乏主动表达的意识、愿望、习惯。从而提醒教师要明确小学生是习作,不是写作,更不是创作,要降低门槛,降低难度一步一步进行训练。
二、如何改变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崔先生谈到,小学习作教学可以分三步走,即三个“三”。
第一个“三”明确习作教学年段目标。;低段体现儿童化习作,培养学生具有想象能力,在学会写一定数量的汉字以后,就要培养写话,从写一句话开始,看到、想到、感受到的,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或续写一、两句话,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聊一聊;中段体现生活化习作,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形象思维已经具备,抽象逻辑思维已经萌发,所以应当培养学生写片段、写日记,培养记叙、描写、说明的能力,如:描摹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一场面的过程中,使学生要善于发现;高段则追求个性化习作,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写记实、想象、常用的应用文体,要求写整篇文章,内容具体,适时加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第二个“三”习作教学要培养三种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然社会,现实生活,也可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使每个学生学会调动各种感官观察。从年段目标出发,低段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能力,中段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高段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人物、景物、动植物等的特点观察;思维能力。想明白,才能写清楚,怎么想?可以向课文学,寻着作者的思路走,理清文章思路顺序;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风格,用自己的话写,调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辅助。
第三个“三”习作指导要贯穿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作前,提前告知习作安排,学生可以事先观察,读书,搜集资料等;作中,从内容入手,进行头脑风暴,每个学生找到最想写的事,充分发掘之前很少写到的内容,角度,引导学生有新发现。有内容后再指导怎样写,不能面面俱到,不能一般化,要告诉学生怎么写才叫写具体,要聚焦在一次训练点上,在写法上重点训练什么就写什么,教师要巡视,抓两头,特别是有困难的学生,一定要做个别、具体的辅导;作后,讲评是最有针对性的指导,要面向全体,重在激励,使每个孩子享受习作后的愉悦。
三、习作训练的三个途径
一、口语交际和习作课,训练学生敢于、乐于、善于交际,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包括说明,介绍,讨论,辩论等。把习作课更生活化;二、阅读教学练笔,既读又写,体会文中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可以续写;三、日常的语文实践活动和学生的语文生活,即教科书的学习,整本书的学习,语文实践,学生的语文生活。
会后,崔先生还同参会代表亲切合影,肯定我学区老师的自身素质,并寄予很大的期望。
本次活动时间是短暂的,但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无穷的,既为我们引领了作文研究的方向,也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模板,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崔峦先生与参会领导、教师代表合影留念
(小学 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