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组教师参加京冀两地美术设计应用研究课交流活动
发布日期:2014-09-26 信息来源:
9月25日,小学美术组参加了“京冀两地美术设计应用研究课交流活动”。教育部艺委会、美术特级教师侯令老师和石家庄市教科所张丽霞老师参加此次交流活动。北京市海淀区美术教研员李雪梅老师主持本次活动。
两地教师分别进行了不同学段的研究课展示。北京海淀实验小学解争老师展示了四年级研究课《提袋的设计之提手篇》,解老师在上本课时发现学生过于关注提袋的设计而忽视了提手部分的设计,并以此为教学重点设计本课。本课开始,解老师巧妙设置情境,让学生发现提手的重要,并让学生探索怎样制作美观又结实的提手?由此学生总结出方法:卷、拧、折、编……,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灵感,让学生发现提手与提袋结合完美,使提手与提袋融为一体,相互呼应,更有情趣!老师示范制作,期间一个个问题抛出,由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要部分。最后学生或独立或小组合作,制作了即实用又美观,还有环保理念的提手!
石家庄市建明小学李瑞元老师展示了的三年级研究课《美丽的花边》。李老师以魔术形式导入,让学生认识了二方连续的纹样即花边,在此基础上找出了二方连续纹样的规律:以一个单独纹样或者一组纹样有规律的重复下去就形成了二方连续纹样。游戏拼拼摆摆,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了二方连续纹样的制作方法,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发现花边常存在的地方,也让学生了解了花边的素材是来源于生活,而花边的存在也装饰了我们的生活,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学生用喜欢的花边装饰了身边的生活用品。
海淀区学府苑小学杨健老师展示了五年级研究课《椅子的设计》。杨老师以简单的“椅”历史为导入,明代黄花梨圈椅的价值为兴趣点引发学生对椅子的讨论:圈椅在造型上有什么特征?由此学生了解了椅子的设计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并初次了解了榫卯结构的巧妙运用,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接着杨老师向学生展示了丹麦著名家具设计大师Hans J•wegner,的中国椅系列,灵感就来源于中国明代圈椅,还有一把里特维尔德向绘画大师蒙德里安致敬的作品“红蓝椅”。每欣赏完一件艺术品都让学生说一说:这件作品中最突出的设计要素是什么?或最打动你的是什么?提升学生的品鉴深度。课桌椅分析,向同学们介绍了我们不知道的椅子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让学生长了见识,让学生真正领会了“以人为本”的重要含义。
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孙雪娜老师展示了六年级研究课《台灯的设计》。孙老师以国宝鉴赏视频导入,向学生介绍了藏于河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长信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学生的兴趣被彻底激发了出来,实物展示的台灯让学生知道了台灯每一部分的功能,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本组台灯有什么独特之处,将本节课重点难点一一破解,学生发言积极全面,赢得掌声一片,学生在此氛围下开始了自己的设计。
此次交流活动,我校教师认识到了课堂需要语言精练、课堂环节层次递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哲理;在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设计应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对今后我校美术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小学美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