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

语你同行·剧燃青春 —— 北外附校多语戏剧展演圆满落幕

发布日期:2025-04-10 信息来源:


北外附校中学生外语节的重头戏之一——初中多语戏剧展演于2025年4月7日下午3:50在国瑞厅拉开帷幕。北外附校校长张文超、副校长杨磊,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校长马晓燕全程观看了此次戏剧展演。

展演汇聚了英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法语、俄语六大语种的精彩剧目,来自不同年级、说着不同语言的小演员们用生动的表演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戏剧盛宴。舞台上,同学们身着各式戏服,或激昂慷慨,或深情款款,或诙谐幽默,或庄重肃穆。他们用流利的语言、细腻的表演,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耳熟能详的名剧,到身边故事的原创,精心准备剧目的同学们,带领着观众穿越时空,置身于各个国家与文化的魅力之中,感受着不同语言带来的独特韵味和深邃内涵。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花木兰,这位勇敢而智慧的女性形象,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坚韧不拔,更是现代人们打破陈规的精神象征。德语戏剧《木兰》带领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共同见证了花木兰从军报国、替父征战的传奇故事。也希望同学们像木兰一样勇敢、坚定,拥有勇往直前的决心和披荆斩棘的勇气。



日语戏剧《天蓝色的彼岸》改编自英国作家亚历克斯·希勒的同名经典小说,讲述男孩哈里因一场意外车祸离世后,与幽灵少年阿瑟结伴重返人间,在完成未了心愿的过程中,逐渐领悟生命真谛的感人故事。在改编过程中,学生们反复研读原著精髓,将这部探讨生死议题的西方文学作品巧妙转化为饱含温情底蕴的日剧舞台呈现。从剧本创作到排练表演、从学生导演到幕后灯光、每个环节有学生们默契的团队协作。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的日语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更在角色塑造中打磨语气动作。演出当天,当哈里发现同学们依然深深怀念着他时,那一句饱含热泪的"みんな…みんなまだ僕を覚えてるんだ(原来...原来他们还记得我)",让全场观众为之动容。


西语剧《梅与神秘面具》由北外附校西语戏剧校队原创。故事里,女孩梅通过一枚融合中西纹样的神秘面具,穿越到古代商队相遇的场景——中国商人和西班牙艺术家在街头相遇,却因语言不通产生误会。同学们屏息看着梅用耐心倾听化解矛盾,现场掌声雷动。编剧组刘姝妤说,“就像剧中人一样,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如何让文化差异成为故事的注脚。”这场戏剧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让所有人感受到:尊重与理解,才是打开世界的钥匙。


将改编自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故事围绕菲利普夫妇展开,他们因弟弟于勒贫富变化,态度由冷酷鄙夷转为热切期待,最后又转为冷漠嫌弃。戏剧生动展现人性贪婪与现实残酷,以小见大揭示社会金钱至上本质,让观众对人性与社会有深刻反思 。


俄语剧《重生之我是伊凡雷帝》以历史人物伊凡雷帝为原型,由学生自主创作,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伊凡雷帝从残暴走向仁慈的“重生”之路。剧中,沙皇在生日当天收到三份礼物:黄金、煤炭和一次刺杀。随着刺杀成功,他意外穿越到北外附校的历史课堂,在听到老师和学生们对他的负面评价后,深受触动。随后又穿越回过去,这次知晓命运的他决定改变自己,开始关心百姓、理解他人,用善意化解冲突。在排练过程中,同学们反复打磨台词、动作和语音语调,不仅提高了俄语表达能力,也收获了舞台上的自信与团队合作的快乐。演出当天,学生们用流利的俄语、生动的表演,将观众带入一场充满想象力与文化碰撞的历史之旅。


英语剧《卧龙出山》(The journey to greatness)通过评书讲述的方式引入,把著名的三国名人诸葛亮成才之路上发生的小故事一幕幕表演出来。从诸葛亮父母早逝被叔父收养到迁移途中智斗山匪,从喂鸡求学到广交名士获得刘备三顾茅庐,英语剧社所有成员无不竭尽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群像剧,告诉我们神仙般的卧龙先生也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历经苦难、从无到有逐渐获得人人称颂的名号。演员们精彩的打斗、和卧龙积极互动的鸡偶、精美的舞台妆造都给在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指导老师范小英也对同学们在短短的一个月内顺利完成排练和演出任务感到满意,“虽然有的同学语言功底不够,但因为热爱表演和集体演出,愿意抽出时间投入排练,既为集体做贡献,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表演水平。他们的进步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参加表演的同学也深受鼓舞。扮演诸葛亮的初二(5)班赵悦阳说道:在这次戏剧展演中,我尝试了女扮男装担任诸葛亮这一角色,虽然在排练中有很多问题比如体态,语言,动作方面都需要更像男生,在紧张的排练中,我每次都准时,认真地排练。我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扮演说书先生的杨森也认为:经过这次排练和演出,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每当我上场时,同学的聚光灯也如期的照在了我的身上,让我感到安心。我在之后也要认真排练,在提升自我的同时,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热爱英语的初一2班李洛妃认为表演让她很开心:” It feels exciting and a little weird to be another person. We have all gained new skills through group work and hard ppractice. Anyway, this activity is truly meaningful and I love it!“

观看演出后,校领导和所有剧组成员一起合影留念。

北外附校中学生多语戏剧展演不仅是一次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在这次展演中,同学们跨越了语言的障碍,用戏剧这一艺术形式,搭建起了一座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

同学们在准备和表演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更深入地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他们学会了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情感。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体验,无疑是对他们综合素质的一次极大提升。

初二(8班)宗博在戏剧展演后激动的分享道:“去年我们演出了契诃夫的经典短剧《变色龙》,是第一次用俄语感受俄罗斯文学的魅力。今年,我们走得更远——在戏剧课上一点点打磨、改编,创作了以伊凡雷帝为原型的原创剧本《重生之我是伊凡雷帝》。我们不仅练习了大量真实语境中的俄语表达,还深入了解了俄罗斯历史人物和文化背景。我们逐渐明白,一部戏剧的成功不仅是舞台上的十分钟,更是语言、文化与合作的融合。正是每一位同学在台前幕后的付出,让我们在表演中真正“活用”了语言,也在实践中体会到跨文化交流的乐趣与意义。”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北外附校的同学们将继续在语言的海洋中遨游,用戏剧这一艺术形式,书写更加精彩的文化交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