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进我校初中选修课
发布日期:2018-03-29 信息来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与作用,将其作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占有重要位置,“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部分写进报告。
我校自2015年6月被批准为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实验校以来,初中校区校本选修课先后引入两门非遗课程——齐派篆刻和葫芦雕刻。在教委和海淀非遗办的大力支持下,齐派篆刻已经在我校开设两年,齐白石先生的传承弟子郑忠强老师每周来我校给学生授课,同学们学习篆刻的热情日益高涨,郑忠强每周面对面、手把手地教授篆刻传统技艺,已经培养了三届初中学生,让同学们不仅学习了传统手工艺,技艺之美也激发了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热爱。
葫芦雕刻是本学期刚刚引入的非遗课程,我校有幸请来马江红教授为学生授课。马江红,被誉为“中国葫芦壁画雕刻第一人”。她经过30多年的潜心研究,精雕细琢,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工美艺术——葫芦壁画。葫芦壁画雕刻作品完美地复活了敦煌壁画和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相信在马老师的带领下,我校初中学生在学习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陶冶涵养品性。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讲,传承是关键。以非遗选修课为契机,我校的中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光大。
(供稿 初中党支部 初中选修课项目组)
(编辑 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