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高中数学组开展听评课活动
发布日期:2014-12-08 信息来源:
11月28日至12月2日,我校高中数学组开展听评课活动。高三年级的三位数学教师在组内进行公开课的展示:朱文曦老师在高三(4)班执教习题课——《会考测试试卷讲评》;李晖老师在高三文科提高班执教复习课——《抛物线》;单玲老师在高三(3)班执教复习课——《椭圆和直线》。数学组长万紫华老师带领全组教师听课并评课。
朱文曦老师的课重点解决了学生在《三角函数》知识体系中“周期”“平移”“最值”中出现的问题。她将刚刚测试过的会考模拟试卷试题按知识结构分成几个模块,课前和学生一起统计出全班学生在答题中的出错率,找出学生知识结构和知识链接应用中存在的误区,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黑板的一角由学生列出错误题号和错题人数。朱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和涉及知识点,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寻找正确的解题途径。在她的启发下,学生行动起来,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主动到黑板上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朱老师及时给以点拨、点评。课堂上呈现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李晖老师的复习课《抛物线和直线》面对的学生是文科提高班的学生。她首先提出问题:“若抛物线和直线相交的情况,怎样求相交的弦长?”学生根据原有的认知(椭圆、双曲线的弦长方法)答出正确方法。“如果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呢?”李老师启发学生根据抛物线定义寻找新的解决方法——过焦点的弦长的计算方法。接下来,李老师将直线平移和抛物线相切,再平移和抛物线相离,让学生观察图像,进一步思考相切时怎样求切线方程?有几种方法?相离时,抛物线上的点与直线的最近点?问题呈递进趋势,为学生创设了思维阶梯。李老师带领着学生就一个例题变换多种角度分析、探索、判断,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明确了抛物线和直线的各种关系及解决途径,数学思维得到提升。
单玲老师的《椭圆和直线》也是高三复习课,授课班级是高三理科班。椭圆和直线是解析几何中的重点内容,连续三年出现在北京市高考第十九题中。单玲老师从椭圆与直线相交入手,提出问题:“遇到中点弦的解决方法?不是中点弦怎么办?”理科班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学生踊跃回答问题。例1、例2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成。例3是在椭圆内求线段的最值问题,一名同学用均值定理解答,另一名学生用二次函数方法解答,两位同学都到黑板上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单老师引导大家考虑第三种方法,思考用余弦定理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用多种角度,去思考、去发现进而解决问题。解决了弦长的问题,怎样解决椭圆上的点和直线构成三角形、四边形、菱形等问题呢?在学生回答后,单老师做了方法总结,并留下课后思考问题。
在评课中大家认为,这三节课的授课班级虽然是三个不同的班型:国际班、文科提高班、理科班,但三位老师都能够做到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创设问题情境,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敢于放手,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探索结果,并能及时正确点拨,使学生真正地学数学、做数学;课堂上的问题设置由浅入深,形成梯度,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向深度拓展。高三的一轮复习接近尾声,三位教师表示,有效、高效地进行高三数学的教学,永远是我们不断研究、探索的课题。面对学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认知水平的差异,积极调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使数学课堂教学要落到实处,使学生的学业水平不断提升。
(高中数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