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高中“公开教研交流活动”
发布日期:2014-03-07 信息来源:
1月17日,上学期末,我校高中对新学期教研活动进行了整体规划和详尽部署。
2月15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高中的教研活动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各教研团队发挥集体智慧,共享教研资源,在教学中迅速而细致地落实教研计划中的每一项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切实打造高效课堂,从而真正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3月6日下午,高中进行第一次“公开教研交流活动”展示。全体教师在学校二阶会议室召开教研会,听取了高中语文教研组阶段性集体教研成果。常务副校长王彤博士,副校长高雁鸣,校长助理、教务处主任王静,德育处副主任刘长虹出席了会议。
语文教研组长郑蔚老师以“《关注新变化,科学备高考》——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让有效的语文活动生成”为题作了交流。郑老师把语文教学总结为几个关键词:基础、习惯、方法、思维、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她首先关注的是“2014年北京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中的变化,尤其是“加强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现实生活与优秀文化的互动”,试题将增加蕴含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内容;她还清楚地分析了“2014年北京高考说明调整重点”中所体现的“均衡、减负、公平”的总趋势,进而全面理解“语文学科的新变化”。
“北京高考难度降低,我们将面临哪些挑战?”“我们该如何利用好题目难度降低的有利条件?”,这是郑蔚老师面对北京高考改革思考的问题,也是语文教研组共同探讨的课题。针对这一问题,语文教研组把教学定位在“抓基础、抓落实”上。
高一年级的定位是:“认识语文,培养兴趣。”几位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各自做了特色研究,有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阅读卷宗夹”积累,以达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有伴随每堂课的学生活动“我来讲《论语》”,把传统文化深入到学生生活;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课前名篇背诵、经典语段朗读”,让语文的内涵延伸到课外;还有的老师指导学生自主“编导导学案”,在师生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二年级的定位是:“认识语文,养成习惯。”在习惯的培养上,高二的语文教师做了不同方面的探索,以各种形式让学习发生。有包罗万象的语文知识大汇聚“每周一练”,有稳扎稳打巩固知识的“面批面改”,有生动有趣的自主课堂活动“学生讲解古诗文”,有风采与内容兼备的“课前5分钟传统文化介绍和演讲”。
高三年级的定位是:“科学备考,走近高考。”郑老师用“2013年高考语文能力板块得分率分析图”分析了我校高三学生语文学科面临的问题,并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复习方法”做了展示,总结了高三语文教师三年来潜心教学的具体做法,以及目前高三语文教学正在进行的“阅读、写作”思维方法训练的“妙招”。
刘进军老师以“阅读延伸题指导与练习”为例,对“阅读、写作”的“妙招”做了具体阐释。刘老师认为,教师要认真研读高考说明,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她的教学,是在深入研究“北京市2014年高考语文考试内容变化”基础上进行的。她对“高考考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读,在“阅读延伸题训练”方面“教会学生如何审题,教会学生把握写作的思路”,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她把审题与写作的结合概括为“读懂文本——引”“读出自己,说出自己的感受——议”“生活、阅读的积累,要恰当——联”最后做写作文段的总结——“结”。学生按此思路阅读写作,师生共同讲评,发现问题,再提新要求,再次练习,加深难度,反复多次,不断提高成绩。
王校长用“精细”两个字充分肯定语文教研组的教研交流,认为语文教研组的教研做到了“精雕细刻”。王校长说,这种教研形式不仅是语文学科适用,别的教研组也值得借鉴。王校长还说,每个教研组都做到精雕细刻,我们学校高中教育腾飞的日子会很快到来。
此次语文组的教研交流活动,仅仅是上半场,下周还将进行下半场的教研交流活动。
(高中乔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