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大讲堂 | 青春为帆,法治护航
发布日期:2025-10-28 信息来源:
10月11日,北外附校学生发展中心“明德大讲堂”聚焦青少年法治安全教育,成功举办以“青春为帆,法治护航——扬起远航的‘安全之翼’”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活动特邀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退休民警刘清龙担任主讲人,为北外附校高中生送上了一堂兼具实用性与警示性的法治“必修课”,助力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筑牢安全防线。
直击违法代价 剖析犯罪诱因
讲座开篇,刘清龙警官通过具体案例生动阐释了不当行为对个人人身自由、学业发展、家庭关系及人生理想的严重影响,尤其强调了不当行为对个人发展的深远影响,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法不可违”的深刻内涵。随后,他深入剖析了青少年常见不良行为的核心诱因,包括结交不良朋友、家庭教育缺失、个人不良行为积累、破坏校园安全行为、忽视网络安全等,并指出“法纪意识缺失”是所有问题的根源。结合校园常见场景,刘警官提醒同学们:“看似微小的不良习惯,极有可能成为违规行为的‘导火索’。”
明晰法律边界 杜绝不良行为
为推动法治观念从“认知”向“认同”转变,讲座重点解读了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民法典》《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重要法条被逐一讲解,清晰划定了行为红线,让“法纪是块铁,谁碰谁流血”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结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刘警官详细列举了吸烟饮酒、旷课逃学等九类不良行为,以及结伙斗殴、携带管制器具等九类严重不良行为,并明确了学校与公安机关对应的干预、矫治措施,帮助同学们认清“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演变路径,树立“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法律敬畏心。
聚焦网络安全 守护数字青春
针对青少年“触网频率高、风险防范意识弱”的特点,讲座专门设置网络安全专题板块。刘清龙警官指出,过度依恋网络、传播谣言、网络恶搞、恶意评论、网络暴力等11类不良网络行为均可能触碰法律底线。他结合真实案例强调:“网络绝非法外之地,编造、传播诋毁他人的信息,轻则面临行政拘留,重则涉嫌刑事犯罪。”此外,他还分享了网络风险应对策略,提醒同学们遭遇网络欺凌时,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及时搜集证据,并通过向老师家长报告、平台投诉举报或拨打110报警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明确“网络言论有边界,违规必受惩”的原则。
践行“三不”原则 寄语青春成长
刘清龙警官向同学们提出“三不”行动指南:不做校园安全的破坏者,坚决杜绝不良行为;不做校园安全的受害者,学会理性解决矛盾、提升自我防护能力;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在能力范围内援助受害者,并及时向师长或警方报告。
最后,他寄语同学们,要对法纪心存敬畏,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双刃剑”特性,做到文明上网、安全用网,秉持“活泼而守纪律、勇敢而不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的准则,用遵纪守法为青春保驾护航。
学生发展中心德育办公室主任陈静在总结中强调,法治讲座如明灯指引方向,希望同学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法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守校规法纪,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合法权益,成长为知法、守法、用法的时代栋梁。
1+3(1)班 郭佳禾
今天的讲座让我深受触动。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达6万5千多人,这一数据背后的一个个案例令人警醒。那些因法律意识淡薄而误入歧途的同龄人,既伤害了他人,也毁掉了自己的未来。我深刻认识到,法律是保护我们的盾牌。今后,我会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在网络上提高防范意识,同时提醒身边同学共同树立法治观念。
1+3(1)班 季好
这场讲座彻底改变了我对法治的认知。犯罪带来的严重后果让我深知法纪意识的重要性,“法律是块铁,谁碰谁流血”的训诫时刻萦绕耳畔。校园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守护,我会远离不良行为,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主动学习并宣传法治知识,让法治成为青春成长的坚实铠甲。
高一(1)班 杨皓博
刘警官分享的案例令人惋惜,很多未成年人只因一时冲动就留下终身“污点”。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必须防微杜渐,抵制不良行为,尤其要重视网络安全。今后,我会时刻秉持法治意识,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让法律成为成长路上的坚强守护者。
高一(1)班 王睿涵
以前我总觉得违法犯罪离自己很遥远,听完讲座才意识到,一些看似微小的举动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违法犯罪不仅会影响个人前途,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我决心从现在做起,严守校纪校规与法律法规,自觉增强法治观念,远离违法犯罪。
主讲人介绍
刘清龙,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退休民警,退休前任二级高级警长、三级警监警衔,从事未成年犯教育改造工作40余年。先后在国家期刊《犯罪与研究》《中国监狱理论研究》杂志发表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论文10余篇;与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合作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视频50余期;曾担任《现代教育报》、《法治与校园》法治栏目主持;先后在《法治日报》、《北京日报》、《法律与生活》、《民主与法治》报刊、杂志和法治网络发表文章300余篇;近30年来一直致力于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宣传工作,仅2024年就先后走进北京市中小学和街道社区做专场法治报告107场。
上一条: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