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林卫民校长为全体教师作专题讲座

发布日期:2014-05-26 信息来源:

5月23日下午,我校在二层阶梯会议室召开了全体教师大会。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我校校长林卫民为全体教师作“追寻‘深刻’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我校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讲座。

林校长用他专业、创新的教育视角以及充满哲学意义的语言为教师们主要讲述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需要某种“深刻”,而不只是表观上的围坐一起、貌似热闹地讨论。教学的关键在于将需要认知的对象引到课堂中间,成为学生注意力的中心。

2、真正的有效教学是体现在某种“深刻”之处,而不只是表观上的技术形态。教师不能被某些表观热闹的场景搞迷糊了,误认为热闹是好的教学,其实好的教学远远不只是某种表现给他人看的技术,好的教学需要更多的“深刻”。

3、无论何种基本教学方式,教学之“深刻”是基于建立“认知共同体”中,认知共同体的核心使命是认知、教学和学习,其特征不是心理学的亲密、政治上的公民性、管理上的问责,而是更深入地进入存在论和认识论领域。教师真正的高水平,是表现在超越一般讲练技巧之上、在创造共同体方面的优良天赋和经验。

4、如果关注点只在于共同体的表观活动上,很容易在实际操作中退化到远逊于共同体而且真正的教学任务又被忽视的荒唐地步,这些“花样课堂”比传统的课堂更令人担忧。

5、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是教师、也不是学生,而是认知对象,即称之为“伟大的事物的魅力”。教学要专注认知的焦点,研究学科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学科知识的“关键属性”上。除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之外的学科知识的关键属性,更要寻找“伟大的事物的魅力”并以此作为打造学科课堂的认知共同体的关键点。优秀教师的最精彩之处不在于表观上怎么做,而是很有机智地围绕“对认知客体的激情”展开他的教学,当这个伟大事物以及它的魅力成为学生的所思所想,学生就直接获取了学习和学校生活的能量。

6、学科教学不能忘记——“学科之魅力”,我们已经做了“批判教师代替知识,成为它的代言人并成为学生注意力的唯一焦点”这件事;我们还做了“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教师放弃领导权,以至于课堂和教学混乱到了无政府状态”这件事;现在应该真正去思考“建立一个以认知客体为中心的课堂,以打造伟大的事物的魅力为核心的课堂”这件事。

7、当伟大事物或伟大魅力消失时,共同体的成员就会偏离群体的轨道,堕入装模作样、自我陶醉和傲慢的黑洞,如果教师的教学不去关注“伟大的事物的魅力”,教师会陷入家长式的偏执中而不能自拔。

8、教学需要给学生留点时间和空间。经验、思考以及经验和思考的给合,还有“让学生发生”,都需要给学生空间,教师要使学生能“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而不是给学生“一车子的沙”。

最后,林校长说,我们邀请多元化进入共同体,不是为了行政上的正确,而是因为事物的奥秘需要多元的观点;我们采用多重含意的解释,不是因为困惑导致不能做出决定,而是因为概念不能完全包含浩瀚的伟大事物;我们欢迎创见性的论争,不是因为愤怒或不友好,而是为了纠正对伟大事物本质的偏见;我们奉行诚实,不仅仅因为我们应该真诚相待,还因为对于客观事物说谎等于出卖了伟大真理;我们体验谦卑,这不是因为我们水平能力不足,而是只有通过谦卑这片透镜才有可能看到伟大的事物,对于伟大的事物的魅力除了谦卑没有其他态度可言;我们通过教育成长为自由的人,不是因为我们得到了特殊待遇,而是因为被“伟大的事物的魅力”所吸引的人,才能战胜任何形式的暴君。

林校长还就学校的学科教研组活动提出了“集中精神、响应问题、彼此聆听、真实反映”的学术要求,教研组学术活动只是一个播种的过程,我们无从确认播下的种子会在何时何地如何开花结果,但是,这比永不播种总要充满希望。

林校长对教育的睿智思考,深深感染了与会的全体教师们,为教师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指引了新的方向,相信附校的教师们都会为追寻“伟大的事物的魅力——认知对象”而努力,切实打造充满“深刻”教学魅力的课堂。

林卫民校长作专题讲座

教师们聆听林校长的讲座

(校办 刘冠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