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初中研究课系列报道】初中数学组开展研究课活动

发布日期:2014-05-15 信息来源:

5月13日上午,我校初中数学组开展初二数学研究课活动,初二数学备课组王月华、姜春花两位老师围绕着“如何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这一课题分别贡献了一堂精心准备的数学研究课。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数学教研员张鹤主任莅临我校进行教学指导,我校副校长张继军出席本次研究课活动。初中数学教研组长孟威老师带领初中全体数学教师和张鹤主任一起走进录课室,聆听这两位数学老师的课。

王月华老师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继推导求根公式、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后的一节习题课,求根公式相对是复杂的,王老师很自然地提出一个令同学们值得思考问题:“大家能不能在不解方程的情形下判断方程根的情况”,问题提的恰到好处,引导学生想到了b2-4ac根的判别式,从而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根的判别式定理,由于知识的互逆性进而引导学生想出根的判别式的逆定理,王老师整体设计思路清晰,层次性强,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紧接着是习题热身,在进行习题巩固的过程中王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快速判断b2-4ac的符号的小技巧,这样一个小捷径的挖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对知识重难点的准确把握,王老师精选了几道侧重于对逆定理考察的题目,在同学们的板演过程中,王老师很注重学生解题步骤的规范性,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让学生们学会取长补短,并让学生对每道例题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总结,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思维活跃再加上王老师的耐心严谨的引导相信同学们在这节课一定收获颇多。

姜春花老师以她清澈洪亮的嗓音开始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节课,由多个特殊的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结果的一一罗列,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探索出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与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过程,姜老师讲课节奏紧凑,善于自然地在课堂与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交流,同时能和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在探索的过程中注重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在一道例题的精心讲解后是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独立思考的过程,姜老师不是采用直接报结果的方式公布答案,而是派出小队长下座位到各组员那订正和探讨各题答案,起到互相学习和交流的作用。最后姜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通过提问加深了学生对新的知识的认识,很好的巩固了所学知识。

张鹤主任听了两位老师的研究课后,从学生思维的角度进行了评课。他鼓励老师们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思维的挖掘,做到让学生们静心听,科学地展现他们思维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在例题讲解上做到形式多样性,要将讲解的重点放到条件和背景分析上,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散,更关键的是善于把题目“掰开了、揉碎了”进而提炼出题目的本质和内涵,通过这样的科学的引导,学生们自然就敢于琢磨一些题目,对题目的改编和变形更是小菜一碟。在备课过程中,张鹤主任建议老师们要培养自己少讲结论的意识,从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出发,激发学生自己去分析知识的形成过程,做到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张鹤主任对两个老师讲课过程进行了耐心点评,语言幽默,对两个老师在教学上的困惑,给出了恰当的解决方案,老师们听后顿时醍醐灌顶。

孟威老师在听完张鹤主任的点评后从两方面谈了自己的收获和感受,随着中考的改革数学命题的日渐“去模式化”,她指出老师们在平时上课时要注重通过读题过程中培养学生们主动去分析问题,主动挖掘题目背后的信息的意识。教会学生“读题”也是一种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不是指一两节课的体现,而是在日常的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不断的渗透,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初中数学组基于学法指导开展了“请教研员进课堂”活动,得到了区教研员的肯定,校领导的认可。本次活动不仅让参与其中的教师对课题的研究有了深刻地认识,同时也亲身体会了如何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的过程而且把旧知识在新知识如何运用上体现地淋漓尽致,提高了教师们在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认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挖掘知识的本质特征,进而有效帮助学生们提炼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本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王月华老师倾听学生回答问题

姜春花老师在和学生互动

区教研员张鹤主任和我校数学老师们一起听课

张鹤主任进行评课

(初中数学组 宋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