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我校召开“基于课程标准开展学科教学”主题培训大会

发布日期:2014-03-13 信息来源:

3月7日下午,我校特邀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副主任朱立祥为全体教师作“基于课程标准开展学科教学”主题讲座。我校全体校领导出席本次大会。副校长张继军主持本次会议。

朱立祥副主任是一位资深的生物教研员,多年从事教研管理工作,对课堂教学的规律与方法有着独到的见解,是北京市基础教育界很有影响力的专家。

朱主任带着自己的思索“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开始了题为《基于课程标准开展学科教学》的讲座。他认为,学校改革的中心在于课堂,唯有从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开始,才可能有新的课程创造。好课的标准只告诉我们一个边界,一个参照或一种思维方式。从教学目标看,知识更丰富,学习更有效,人格更高尚;从教学方法看,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去认识、感受、体验、品味,去欣赏知识的美妙。他从六个方面阐释了自己对“好课堂”的探索:一是整体备课,不仅备核心概念、教育价值、思想方法,还要备学习情景和逻辑关系,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对接起来;二是正确地传播学科核心概念应成为教学的重点,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概念是思维的单位,从某种角度来说,学习的重心应该是学科核心概念的正确传递与表达,所以学科核心概念理应成为教学重点;三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关键是学习活动的设计,活动设计要注意活动的价值,知识的增量,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体验以及活动的适时、适度、适切性,在认知的转折点、关键点,设计对学习者有挑战性科学性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动手、更重要地要动脑,这才是有效的、必要的心智活动;四是研究学科教学内容,要站在学科知识的高度,去俯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才能“瞻前顾后”,不是教师知识多寡的问题,要打破以往的一桶水与一碗水的认识,是站在一定的高度问题,是你的“差值”问题;五是研究学生的学情,特别是作业的有效性、典型性、过程性等,题海作业是学生产生厌学、焦虑的基本原因,以分数为本的教育导致了人的异化而不是人的解放;六是按着学科特征进行教学,就理科而言,不能全靠自学,讲解有时变得必要,理科教学强调“证据和逻辑”。朱主任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深入课堂听课看到的学生实践活动,用详实的课堂案例探讨了“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启发教师们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娴熟驾驭课堂,如何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地学习、更有效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感受知识的美妙。

随后,林卫民校长与大家交流听了朱主任讲座后的几点体会,林校长用课程标准、整体备课、核心概念、心智活动、教学研究、有效组织等几个关键词,精炼地诠释了朱主任的培训内容。林校长强调,要基于课程标准,打造直面核心知识的课堂教学;要发挥整体备课的功能,使学科知识传递与教育全面目标有机统一;学科教学要使学科核心概念更清晰、更科学,科学概念是知识传递的关键,没有概念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没有科学概念的世界是虚拟的世界;心智活动是课堂活动的重点,少教多学不是“放羊式”的教学,而是体现了教师更精心的设计、更有智慧的安排;教师要研究教材、学生、学情,确定教学起点,有效地、科学地、更有教育性地设计课堂教学;要考虑作业的实效性,作业背后更多的是个别辅导。

林校长最后强调,校本培训不只是让教师长见识,更要让教师长知识,努力促进教师的自觉发展,从而使我校每一个教师都是“适合一切学生的高质量的教师”成为现实。

此次培训是我校委托《中国教师》杂志社承办的校本培训的第一讲,体现了学校对教师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科学规划,是我校努力“让培训成为教师最大的福利”的具体表现,除听讲座外,教师还要通过文献研读、同伴研讨、递交作业等方式继续消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