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家长来信:浅谈阅读对亲子关系的有利影响

发布日期:2014-01-06 信息来源:

从儿子步入北外附校的大门,成为一名快乐的小学生开始,我们就不由自主地把孩子的学校生活和自己曾经的学生时代进行着比较,在这样的比较中,我们不断感受到了当前小学教育的变化和进步,一切都让我们倍感快慰。

过去,在我的学生时代,学校和老师都非常重视书本知识的灌输,大量的作业和演算是我对学生时代的唯一记忆。但是现在,儿子的班主任李老师非常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和性格培养,让孩子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增强学习兴趣,从而让孩子快乐地享受学习的过程,甚至生病都不舍得请假,这实在让我们家长由衷地感谢老师和学校。

在这样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感受最深的,当属“阅读工程”了。实在想象不到,一个简单的习惯的培养,竟然可以将人的成长与改变,从孩子渗透到家长;将环境氛围的改善,从学校扩展到家庭!对我们家来说,最重要的收益,是“阅读工程”对亲子关系的有利影响。

以前由于我和妻子的职业习惯,使得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保持着说教的模式。当孩子对生活中的某样事情感兴趣、有疑问,我们总是直接把我们认为的答案告诉他,不论我们的解答是否适合他的认知发展程度,是否能被孩子理解和接受,更别提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表达了。我们总是习惯把我们所知道和认为的事情,一股脑地“填鸭”,这让我们在儿子的面前,完全成为了“权威”的身份,无论我们的答案是对的还是错的,孩子都要在权威面前无条件接受,我们家的亲子关系,是典型的上对下、支配对顺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无法觉察对儿子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方面的欠缺,无法觉察孩子有没有形成独立的思考和观察能力。

自从“阅读工程”开始以来,儿子不仅把读书的习惯带回了家,更把求知、独立思考和观察的习惯带回了家。在孩子的带动下,我们不知不觉的开始了反思,开始了自我觉察。尽管我和妻子也有多年的阅读习惯,但是大家都是各看各的书,彼此间没有交流和互动。当孩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以后,由于他经常会有不认识的字,以及不太懂的问题,所以无可避免地让我们之间互相有了关于阅读内容的交流和讨论。这时候,亲子关系不再是上对下、权威对服从,而是同学和朋友式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儿子会根据书上的内容与我和他妈妈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不经意的可以发现儿子思考问题的方法,了解到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最主要的是,通过阅读,孩子扩大了知识面,有了独立的视角,他会根据他的理解和发现,“挑战父母的权威理论”,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无条件地接受我们说给他听的“结论性知识”,而是在书的帮助下,与我们讨论、分析、比较、总结,甚至辩论。这时候我和妻子惊奇的发现,我们和儿子的关系变得平等而和谐。我们和儿子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而非单一由我们指向他了。

亲子关系的这种良好的转变,带来了更多的改善:我们和儿子间的矛盾少了,因为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他的独立,越来越意识到对儿子的尊重和理解,不再是我们一味地限制孩子,压制孩子了。这种转变也让儿子更活泼、快乐而自信了。现在,儿子的一大爱好之一,就是打开他最爱的《牛顿科学馆》,找一些生僻的问题,考考我和他妈妈,看着我们努力思考的样子,他会得意地把书上的内容读给我们听,然后我们会把我们希望孩子了解和深入的知识,通过对他的提问而把探索和思考的任务交给他,帮他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关于“阅读工程”,我们的惊喜还在发现当中,比如,李老师督促孩子们每天坚持填写的“阅读记录卡”,让我们发现。原来持续不间断的一个行为习惯,在保持的过程中,是有一定压力的,是需要成员间的互相支持和督促、鼓励的。于是我们不仅在阅读中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平等与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还收获了耐心和毅力。

“阅读工程”,让书籍陪伴我们的一生,让我们对老师的这份良苦用心,化作感恩的记忆,铭刻进我们的人生。

(一年级7班 杨耀程父亲: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