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解读我校校长林卫民教育观点
发布日期:2012-04-16 信息来源:
4月12日,《北京晨报》教育周刊二版“教育语录”专栏刊载我校校长林卫民的教育观点——“教育是让学习发生。学校是为问题而生。”并对该观点进行具体解读。
附网址:http://www.abbao.cn/page/71c71276-3e41-4dd9-a74a-2bbcee787f69
与林校长语录同时刊载的还有清华大学新任校长陈吉宁、北京十二中校长李有毅。
以下为刊载内容:
“教学是让学习发生。
学校是为问题而生。”
——北外附校校长林卫民
北外附校校长林卫民是位拥有一套独特教育哲学和话语体系的校长。他对于教育的不少观点引发你从哲学的角度细细品味。比如,“教学是让学习发生”,当学生的思维系统出现缺乏时,他们才会去发散思维,让思维和行为真正发生。因此,教师辛苦认真地让教学尽善尽美甚至滴水不漏,并非真正的教学,其实在教学的关键时候教师应当“缺席”,才能让学习发生。课堂应允许“混乱”,设计刺激,在困惑和冲动中引导学生自我觉醒,自主发展。又比如,“学校是为问题而生”,正如医院为病人而生,孩子在成长中会出现问题才需要教育和学校。因此面对犯错的问题学生时,学校的惩罚应当是“教育性惩罚”,退出机制应当为“保护性退出”。
林卫民的“教育妙语”源于他丰富的时间经验和深邃的教育思考。北京教育圈不少人可能不太熟悉这位在浙江教育界颇有声望的名人。林卫民在浙江省重点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当过八年校长,曾经担任过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浙江师大硕士生导师、省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2010年他应邀北上执掌北外附校,仅仅两年时间便让这所过去的普通校跻身京城优质特色校。目前,林卫民的身份准确描述是:北外校长助理兼附校校长,研究员。
作为北外名副其实的附属学校,北外附校担当着北外多语种教育基地的角色,在基础教育延伸着北外不同语种的教育优势。作为刚刚获批的国家级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学校,北外附校“双复型”外语特色(即开设多语种外语、培养复合型人才)在京城学校独树一帜,目前正努力构建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双复型”人才培养相衔接的课程和升学体系。
北外附校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带给北京市教委和海淀教委一份惊喜,今天,在京城教育舞台上,似乎想放慢步伐梳理教育思想的林卫民,其实也在积蓄更多力量,期待在更大的空间释放特色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力。
(供稿: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