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高中教师赴成都参加全国外国语学校教学论坛
发布日期:2018-11-07 信息来源:
我校高中英语教师刘瑞芳于10月29、30日参加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成都外国语学校承办的“2018全国外国语学校教学论坛暨English in Mind课堂教学观摩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100位专家、学者、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和一线教师出席本次论坛。
此次论坛中,三位专家分别对《新课标》、文本分析进行解读以及对外国语学校资源整合提出建议。接下来的一天基于原版教材English in Mind呈现了五节精彩的展示交流课。
课标组专家夏谷鸣老师就《新课标》进行解读。夏老师指出此次课标的修订意味着从学科本位到人的全面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整体。主题意义理解程度反映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其中主题提供语篇的语境范围;语篇承载语言结构和文化信息;语言建构语篇、传递文化内容;文化内容阐释主题意义;语言技能保障学习行为的有效发生;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行为的有效结果。课程的六要素反馈到课堂体现为整合式英语学习活动观。在设计英语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明确活动主题、活动途径、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载体,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承载“立德树人”价值导向的语境。因此,在整合式英语学习活动中,英语学习学的还是单词语法,但学习方式不同。接着夏老师通过案例,对英语学习活动进行了深入分析,夏老师的解读既有高度,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最后夏老师引用佐藤学的这句话作为结束语“如果说19世纪和20世纪的老师都是‘教的专家‘,那么21世纪的教师则必须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
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虹副教授基于理解教材文本与活动设计进行了主旨发言。张虹副教授围绕文本解读的背景、文本的概念、为什么要解读文本、如何解读文本以及如何基于文本解读设计活动做了详细的解读。文本解读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解读文本的角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张老师从语篇的主题和内容、语篇的深层涵义和语篇具有的文体特征语言特点三个方面展开,并指出文本解读应该从主题、内容、文本、语言和作者五个角度进行。在设计阅读活动任务前,教师应该对以下问题深入分析:1.学生阅读文本的动机冬季和目的2.学生可以利用文本中的信息作什么3.学生是否熟悉话题,如何建构文本中的知识4.学生是否具有深入阅读和理解文本的策略。最后,张教授基于原版教材English in Mind中的一课做了具体分析。
外研社高级培训师江帆以“思维品质”的落地路径为例, 提出外国语学校资源整合建议。思维品质包含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思维、归纳与建构和批判与创新。江老师围绕思维品质的内涵、思维品质培养的必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思维品质在实际课堂中的落地途径展开。江老师以英语高考全国卷阅读中推理题目的正答率和出题趋势以及学生出国留学需要参加的SAT考试命题走向为依据,指出思维品质培养的必要性。
论坛呈现了五节阅读和写作展示交流课。现场师生饱满的学习活动状态给听课专家和教师留下深刻印象。首都师范大学任真副教授、浙江省中学英语特级教师胡跃波、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虹副教授和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罗炯彬就五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专家们就核心素养如何落地,如何进行文本分析、如何结合目标语言创设真实的情景以及设计具体、可检测和可达成的教学目标与授课教师和参会教师进行了交流讨论。专家们就读写课中就给学生写作搭建脚手架、合理分配读写时间、学生的合作学习同与会教师进行交流。
本次论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兼具引领性和实践性,是专家对核心素养和文本解读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和基于English in Mind教材的展示交流课的优秀成果。在本次论坛我们收获颇丰。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此次内容丰富的学习机会,感谢外研社为我们搭建了与全国中学英语教师交流互通的学习平台。本次论坛讲座和教师们的精彩授课均可在外研社公众号中获取,供广大教师学习交流。
初中会场链接
http://vs.butel.com/p/sharevideo.html?cid=0c35ddbdd235428794eda948f27e53b6
高中会场链接
http://vs.butel.com/p/sharevideo.html?cid=2132df2e639f4d548d48476e13960c02
(撰稿:刘瑞芳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