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郗会锁校长做客北外附校 解读衡水中学成功秘诀

发布日期:2019-03-11 信息来源:

仲春时节,万物复苏,3月8日下午,河北衡水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郗会锁,副校长王建勇等一行五人应邀来我校访问交流。我校校长林卫民,党总支书记张继军,以及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教师代表参加了欢迎座谈会。座谈会上,林校长向郗校长等来宾介绍了学校情况,双方就办学思想、教育观念、发展思路、管理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18009

座谈会后,郗校长为我校全体教师作了题为《衡水中学成功的秘诀》的主题报告,解读“是什么成就了衡水中学的辉煌”,揭开衡中屡创奇迹的秘密。报告会由我校校长助理、高中执行校长王静主持。

主题报告会场座无虚席,全场气氛热烈。全体教师被郗校长幽默风趣的讲演深深吸引,全场时而响起一阵欢笑,时而响起热烈的掌声,还有许多老师感动落泪。

郗会锁校长自1998年到衡水中学参加工作,20年期间,郗校长从一线教师到校级领导,亲身心投入与见证了衡水中学近20年来的卓越发展。报告揭示了衡水中学的成功核心在于文化建设、德育工作和管理制度,而非外界认为的纯粹的机械训练和应试教学,让人们了解了一个真实的衡水中学。

对于衡水中学20年办学理念的成功之处,郗校长表示,“衡中精神,是衡中屡创奇迹的秘诀,也是衡中人实现梦想的武器。”什么是衡中精神?郗校长向各位亲临的老师分享了衡水中学办学的五大理念和十六字办学方针。他加以提炼称,“办学理念,是一种对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去办好学校哲学层面的思考,它是学校办学的行动指南,发展的灵魂所在,会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衡水中学自办校至今,始终坚持贯彻着这套衡中办学理念,衡中精神在此过程中也孕育而生。

郗校长在报告中总结了“争先精神、创新精神、忧患精神、精细精神、敬业精神、进取精神、担当精神、团队精神”八条衡中精神。他分析到,如果说精神是思维方式,那文化就是行为方式,精神对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表现在选择性和领导性上。衡中人在郗校长总结的八大衡中精神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衡中文化,郗校长将衡中文化解读为:特区文化、激情文化、执行文化。

“独具特色的衡中文化是在学校内部形成的,被学校成员共同遵循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思想作风等的总和,一所学校的‘精、气、神’,是一所学校的综合个性。”谈及校园文化,郗校长这样讲到:“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场’,学生一进入这个‘场’,就能受到它的熏陶,既使离开这个‘场’,生命里也依然有它的烙印。”

郗校长强调,衡水中学卓越的成绩离不开先进的理念、鲜明的精神、特色的文化。理念的落地、精神的践行、文化的孕育,就是一个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学校抓住了“德”,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就能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也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郗会锁校长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总结为:目标高大上、内容假大空、方法管卡盯、效果软稀松。针对上述问题,郗会锁校长遵循教育规律,指定了八条独具衡中特色的德育工作管理方针:积极践行大德育观、坚持德育重在激励和唤醒、德育的关键在于有效引领、德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规范严格是德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自我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德育是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

郗校长还为老师们展示了衡水中学“八十里远足”和“成人礼活动”,这两项活动都给学生留下了终身难忘的深刻印象,八十里远足充分体现了衡水中学“永不放弃,追求卓越”的学校性格,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磨砺了学生的韧性。成人礼让学生懂得了感恩、责任、担当,在学生的成长之路上,戴上了成人帽,种下了逐梦火种。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在座的老师们深受感染,情不自禁多次落泪。

之后,林卫民校长在大会上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表示,我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方针在某些方面和衡水中学有共通之处,如“以德治校”的理念,以及“德育工作要以活动为载体”“只有自我教育的教育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的教育观。尽管我校还没有像衡水中学这样做到极致,但是,我校正在发生一系列积极的变化,令人欣喜。林卫民强调,我校已经入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向衡水中学学习,培育北外附校教育的精神和力量,用成绩证明自己,“我们需要的是某种力量,这种力量正在酝酿,正在勃发。我校已进入了 ‘一句话指令’模式,日常事务不需要反复交待和叮咛,‘一句话足矣’。我校的管理团队越来越明白做事的‘加法原则’,大家会努力将事情做得十分精致,不断追求完美。我相信,一定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会像衡水中学那样,取得绝对优秀的中考、高考成绩和卓越的全面教育质量,而且,这一天离我们越来越近。”

2E529

本次报告让我校教师体会到衡中特色的文化、先进的教育理念、强大的教育力量以及辉煌的教育成果,并且感受到郗校长的教育情怀和人格魅力。最后,王静号召全体教师将一起踏上“勤奋,进步;坚韧,成功”的新征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撰稿: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