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党总支理论中心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专题学习会
发布日期:2019-05-10 信息来源:
5月8日下午,我校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在209会议室召开“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总支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党总支书记张继军主持。
组织委员王静带领总支成员一起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教师“六要”,即“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以及思政课“八个相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进一步明确了思政课的出发点、落脚点及重要意义。
党总支成员围绕学习主题,结合自身工作交流了学习认识与体会。
王静结合高中思政工作分享心得,她指出思政教师责任重大,高中学生正处于关键的时间节点,每一节思政课都要精心备课,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作为思政老师,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内容,苦练内功,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做好“铸魂育人”的工作。
李琳认为,习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师“六要”,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教师。作为教师,既要关注学科的工具性,也要关注人文性,要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文本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做到以德立身、以德施教。
高雁鸣围绕“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分享心得。他指出,作为党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自身首先要做到“真信仰”,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好的思政课和思政教师可以改变青少年的一生,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要进一步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林卫民认为,习近平同志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充分挖掘学科教学和德育活动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树立学生的正气,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中,于神圣的“仪式感”中。林卫民指出,学校要重视仪式感,要“让学生从跨进校门向老师鞠躬问好的那一刻开始,就进入充满仪式感的学校生活状态,这是学校作为教育圣地的象征,也是学校基本的教育方式。”林卫民讲到,“学校教育力体现在日常工作、常规活动和重大典礼等仪式的感召和震撼中,仪式感能够给学校教育带来强大的内生力量。”林卫民强调,日常事务、专题活动等要有精致的仪式程序安排,“使仪式感进入学校集体和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学校和教育才会达成‘学校的样子’‘教育的样子’。”
张继军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六要”是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习总书记的讲话解决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对培养目标进行了精准的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要借助课堂教学、学科活动、班队会课、升旗仪式等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打造“大思政”格局,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坚定广大师生理想信念,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会议最后,党总支通过了《关于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的活动》的决议。要求各校区、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讲话精神,对标学习内容,将贯彻落实讲话精神与学校的日常工作相结合,争优创先,为附校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供稿:小学党支部 编辑:何颖)
下一条:这节天文课横跨了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