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报》刊登我校校长林卫民文章——《读书就是读书 就像生活就是生活》
发布日期:2018-06-08 信息来源:
近期,《现代教育报》刊登我校校长林卫民文章——《读书就是读书就像生活就是生活》,全文如下:
曾有人这样评说我,一名既不会讲外语,又说不太好普通话的“乡村教师”,能够长期担任外国语学校校长职务,而且学校管理得也不错,这似乎是一个奇迹。如果说这算得上起步于“乡村教师”的成功的话,我觉得是读书带给我的。
小时候,或许因为当年父亲是公社干部的原因,好多孩子不和我玩,孤独的我只能找书读,当年没有那么多书,只能见什么读什么,慢慢地就养成了喜欢阅读的习惯。
参加工作后,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和爱人身处两地,也是因为孤独的原因,我只有靠读书来打发业余时间。“读书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和世界,还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抚慰我们的创伤,丰富我们的感知”,这几句话我都是从网上摘抄的,还有一句话“读书让我们感觉不那么孤独”,确实道出了我的心声。
后来,我成为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担任县中校长,没有多久,调任省教育厅担任省教研室副主任,后又升任为杭州外国语学校校长。这些变化,除了组织的培养,客观上也是读书及教学研究带给我的成果。
自从担任领导岗位之后,读书除了为了打发孤独,更多的是迫于“以弱装强”的工作现实,因为,我的能力没有达到管理一所知名外国语学校的水平,工作的现实逼着我去努力读书,在“熔炉”中锤炼自己,事实上,我所领导的杭州外国语学校,办学业绩很不错。
再后来,我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校长助理,并担任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董事长、校长。这个时候的读书纯粹是因为长年养成的习惯,似乎不读书也没事可干。随着年龄的增大,虽然一直在读书,总是记不住书中的内容,于是,我就开始写读书笔记,我将读书笔记发在朋友圈上,后来还被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连载。
这几年,我发了50多篇文章,出了一本书——《学校正面临挑战》,这本书反映不错。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就列出了《全新思维》《变革的力量》《幸福与教育》等15本专著,回头来看这些年所读的书,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突然发现,我的生活变得要求不高,一本书、一杯茶、一根烟就可以了,但是痛苦的是,现在允许吸烟的地方越来越少。
蒙田随笔说,读书可不是为了让大脑变成信息的存储地,读书就是为了更多地思考,更好地转化知识。最近我在读沃德的《成为领导者》这本书,我在书中划的重点都可以转化成对教育现状的思考,然后,我将这些思考发布在微信圈上,也作为自己的阅读反思。一段时间后,就有写一篇文章的冲动。读非教育类的书,想着教育工作中的那些事,我发现好书总能给我许多知识迁移或者心灵感应。
我已经到了读书不能带给我功利的年龄,读点好书,能带给我愉悦,启发我对教育的思考,这就够了。我觉得读书还是不要有太多的目的性,读书就读书好了,就像生活就生活那样。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