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技英语,做快乐实验---我校举办“双语科学”课堂展示系列活动
发布日期:2016-10-31 信息来源:
10月20日下午,我校举办“双语科学”课堂展示系列活动。小学英语教师岳阳、宋花磊分别为二年级的孩子们讲授了《Light Up Science》“双语”科学教材第二册的两篇课文——《Paddle Boat》和《Light》。
岳阳老师讲的是有关工程力学的动手实验课,名为“Paddle Boat”。岳老师通过一首简单的英文儿歌《Row a boat》导入主题,让孩子们在TPR的运动过程中理解“推”与“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随后,通过对轮叶船的船体结构进行功能划分、实验材料对比选择和实验操作的验证等环节,让孩子们一步一步地了解轮叶船的工作原理。在全英文授课的模式下,孩子们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中,充分运用英语进行表达,语言运用的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宋花磊老师讲的是有关“光”的认识。宋老师利用一段自制视频将孩子们带入到了一个特定的黑暗的情景之中,引起孩子们的思考,遇到这种情景,我们需要怎么办?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并让孩子们用他们所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对光进行定义,培养孩子们科学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随后,宋老师利用实物和图片让孩子们对本节课重点强调的关键词进行反复演练,并让孩子们分小组讨论,对情景任务进行展示和汇报。最后,在宋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欣赏了自然界各种奇妙的光现象和人造光景观,并且利用手电筒和彩色塑料纸,自制光景观,寓教于乐,使孩子们对自然界的奇妙现象和人类智慧有了感悟和体验。
课后,海淀区英语教研员李静老师就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她说,一节双语科学课,关键是要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我们可以遵循“asking提问、 thinking思考、talking讨论表达、doing实验验证、and learning学习习得”的教学规律。只有经历了动手做的过程,思维才能得到发展。随后,国际知名教育专家、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Light Up Science》课程主编Bob kibble先生也对两节课分别进行了精彩的示范性点评。他提出,课堂组织形式上可以更聚焦课堂核心内容,教师使用的道具可以简单易行,关注对实践性操作的呈现和展示,让孩子们多观察、多说,迅速找到关键信息后再动手操作。对于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做适当的延展等。
我校自2013年以来,在建设双语科学课程的道路上,一直进行不断努力和尝试,并借助海淀区教委、北京外国语大学及国外知名专家的指导,为英语教学助力。在调整方向和改进方式的过程中,尝试跨学科合作,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力图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及科学思维的“双赢”之路上,寻找到更加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海淀基础教育的特色教学增添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