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

·我校初一备课组参加北京市中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及展示课活动

发布日期:2014-03-28 信息来源:

3月25日,北京市“现代手持数学教育技术与数学学习”教学研讨会及展示课活动在清华附中举行。参加此公开课的有来自北京市各区的部分数学教师,以及天津市的数学教师。在海淀区教研员的邀请下,我校初一数学备课组辛颖、王黎力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清华附中进行了两节公开课的展示,一节是由张钦老师上的《数据的分析》;一节是由张晓明老师上的《坐标与代数》。张钦老师上的《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重在数学概念的生成过程,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了解了数据分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提供给学生一种崭新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手持技术的计算、绘图优势。张钦老师用他富有磁性的嗓子打开了序幕,通过一个现在最热话题马航失事引入展开教学,数据真实、震撼。张老师首先通过用两家航空公司的飞机失事死亡人数图给出数据统计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引导学生利用工具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同时交流各自的看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明确了平均数的概念。接着通过活动,关于两个公司的工资数据进行分析,问同学们如果是你择业,你想选择哪家公司呢?同学们很机智,风趣都说出自己择业的理由,课堂气氛很好。通过分析问题的过程,教师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加权平均数,众数的概念,通过在实际计算过程中,让学生逐渐领会各种统计数据的作用,使得学生很好的领会,对于相同的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让学生真正明白判断标准的界定是什么。最后教师通过活动对中日两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数据进行分析。使得学生感受到对于数据的分析不仅能反映出整体的情况,也可以进行适当的预测,从而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决策。张老师适时的提示学生将此问题与一次函数中的列表法画函数图像进行结合。此活动的设计很好的让学生通过图形计算器的使用对数据进行分析,方便快捷,直观有效。最后通过让学生回忆在数据分析中常用的一些数据的用途,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小结。从知识,方法观,世界观等不同方面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总之,这节课上的很精彩,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也很多。

《坐标与代数》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学期学过的内容,提示数轴与坐标系的联系,可以类比学习;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TI计算器画出散点图,直观感受点的坐标特征和对应的几何特征。探究活动题目设计由浅入深,从一维数轴到二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解决坐标平移变换问题。以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点的坐标为桥梁,把图形运动与代数方法中的代数式、方程、方程组、不等式等联系在一起,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贯穿了学生当前所学的代数知识,为学生头脑中数学知识的整合提供了新视角;结合TI计算器的大数据处理功能,提供给学生直观感知,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引导学生用现有知识深入研究数学问题的本质,启发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为未来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做了铺垫。

课后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数学教研室主任康杰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课的三个层次,三个阶段,听课者不仅要看到了两位老师的展示课,还要去思考怎样设计的这两节课,设计的每个环节背后有什么深刻的涵义,为什么最终选取这样的方式来展示。看似简单的一节课,背后有它这样设计的原因,听课者要去思考。对数学课程本体研究非常重要,教学的定位不要仅仅是停留在了课程分析上,不要止步于应试与教材,要追求丰富多彩的生命能力的层面上。

初一数学组回校后召开了备课组会议,分享此次听课的感受,并努力将所学应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初一数学备课组 辛颖、王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