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

·【初中研究课系列报道】初二语文研究课《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发布日期:2014-04-04 信息来源:

4月1日,初二年级语文组姜素芳老师开展了说明文研究课《花儿为什么这么红》。初中语文教研组长王向华与语文组的教师们一起进行了听评课。

姜老师以问题“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说明对象是什么?”导入,在明确说明文体裁的基础上,复习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姜老师带领学生们整体感知课文,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花红的原因”一问题,将授课内容从说明文概念性知识自然过渡到文本内容;分组深入探讨研究“花红的六个原因”,此环节要求每个小组主攻一个“原因”,画出结构图,再推荐一人向大家介绍花红的原因,这个环节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小组成员间以优带弱的作用;在“学以致用”环节,姜老师让学生用文章中的信息,解释链接材料中反映的生活现象。姜老师这堂课从教学过程上,先整体感知后细读探究,再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利用文本;在问题设计上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课后,教研组长王老师的带领下,组内教师开始积极踊跃地交流听课感受和意见,任彦老师说:“这堂课眉清目秀,教学目标精准,教学过程中把教材思路和教学思路有机结合起来,主次分明,条理清楚;同时,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质疑、探究问题;姜老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安珊老师说:“姜老师点拨非常到位,及时纠正学生表述中出现的问题,语文课真正上出了语文味。”组内其他教师也纷纷赞同这节课的最大亮点就是学法指导,即“划出该自然段的层次;提取每一个层次的关键词;加以整合,形成表达。”

对于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耿天怡老师说:“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画的结构图作更细致地指导,效果会更好。”对于“一般结构图是针对全篇文章而作,在这节课上,就段落画结构图是否合适?”这个问题,老师们各抒己见,得出一致结论——结构图运用因文而异,这堂课运用结构图把文章段落句子间内在关系呈现出来,能帮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文章内容。

王老师总结道,新课标里提出“积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姜老师的课很好地切合课标要求;又在“深入探索课文”和“学以致用”环节,渗透学法指导。这样的研究课活动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成果。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我们要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面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初二年级 洪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