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学启智润心 跨域融合赋能1+3学生成长——北外附校1+3项目开展“溯源华夏祖脉,逐鹿盛世中原”跨学科主题研学实践
发布日期:2025-04-11 信息来源:
3月24日至28日,北外附校1+3项目学生赴河南省洛阳、开封、郑州开展了一场以"溯源华夏祖脉,逐鹿盛世中原"为主题的深度研学活动。通过"学科融通+场域联动+项目实践"的创新模式,学生们在真实情境中实现了多维度知识建构与核心素养提升,打造了知行合一的成长新范式。
双语推介:跨文化传播赋能全球胜任力
研学归来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让世界听见中原故事”双语推介活动。英语班的学生充分发挥语言优势,以流利的英语向外教生动展示了研学中的文化见闻。白文昊小组在介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时,结合历史学与考古学知识,详细解析了文物修复的跨学科技术流程——从清理预拼、粘结填补到打磨描金,展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的深度融合。在阐释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时,学生巧妙链接历史典故与工程学原理,将大禹治水的疏导智慧与现代水利科技进行对比分析,外教Emily赞叹道:"这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娄梓轩小组则从体育人类学视角解读少林功夫,通过对比太极拳、广场舞等运动形式,探讨了武术在身心协调训练中的独特价值。外教在互动中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魅力,纷纷表示希望亲身体验少林功夫的哲学内涵。
陶釉探秘:STEM教育视角下的传统工艺创新
在洛阳张家彩窑,学生们以项目式学习(PBL)方式深度探究唐三彩烧制技艺。化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光谱分析思维,解密釉料中铜、铁、钴等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铜元素在高温下生成绿色釉彩,铁元素氧化形成黄褐色,钴料则呈现神秘蓝色。这一过程完美诠释了"科技+艺术"的跨学科融合,让抽象的化学公式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化遗产密码。学生亲手完成素坯上釉、高温烧制的完整工艺流程,在实践中领悟了材料科学、热力学与美学的协同创新。
此次研学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通过创设"行走的课堂",实现了"五育融合"与"学科跨界"的双重突破。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项目化学习,构建"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科学思维"的育人矩阵,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