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起”,共续十年友谊新篇章:北外附校师生赴法国巴黎德萨伊中学开展深度研学
发布日期:2025-04-11 信息来源:复语教研组
2025年3月22日至4月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一年级、1+3项目班、初二年级法语学生组成的研学团赴法国巴黎德萨伊中学开展为期10天的文化交流活动。时值两校缔结姊妹关系十周年,此次研学之旅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学习、文化探索、家庭寄宿的多元形式,深化合作内涵,让同学们在真实的法语环境中实现语言能力与跨文化素养的双重提升。
开启友谊新篇:欢迎仪式见证厚谊
3月24日,北外附校师生在巴黎德萨伊中学受到热烈欢迎。德萨伊中学初中部校长玛加丽·维拉(Magalie VIALA)女士亲自主持欢迎仪式。仪式上,中方师生向法方赠送了精美的万里长城丝绸画和《我们在一起》纪念画册,画册中生动记录了2024年11月德萨伊中学师生访问北京的精彩瞬间,引发在场师生的热烈反响。
在文艺表演环节,德萨伊中学学生用标准的中文演唱了经典歌曲《朋友》,北外附校学生则带来优雅的扇子舞《兰亭序》,赢得全场阵阵掌声。维拉女士在致辞中深情表示:"这本珍贵的画册不仅记录了德萨伊师生在北京的美好回忆,更承载着两校十年来深厚的友谊,我们将永远珍藏在学校的图书馆中。"
这场简短而温馨的欢迎仪式,既是对过去十年交流成果的回顾,也为未来更深层次的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
深度课堂体验:跨学科探索文化精髓
在德萨伊中学,北外附校学生深入体验了原汁原味的法国课堂。法语课上,中法学生共同讨论《领导者的自画像》这一主题,通过分析路易十四、拿破仑等领导人的自我描述,探讨了领导力与文化认同的关系;数学课上,中法学生合作解构巴黎圣母院的黄金分割比例;拉丁语课堂则化身为"语言考古现场",学生们通过翻译古罗马铭文,追溯法语词源。这种沉浸式的跨学科学习,让语言真正成为探索世界的工具。
开展文化巡礼:沉浸巴黎艺术历史
在巴黎的研学期间,北外附校法语学生参观了多处标志性景点,将课堂延伸到城市各个角落。在奥赛博物馆,同学们穿梭于由旧火车站改造的艺术殿堂,重点参观了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艺术珍品。在顶层印象派展厅,导游老师带领大家围着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讨论其革新意义,莫奈的《睡莲》系列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光影变化的魅力。许多同学惊讶地发现,原来课本上的名作真迹比想象中更加震撼。
卢浮宫的参观如同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在《蒙娜丽莎》前,大家近距离观察达芬奇独创的晕涂技法,探讨其神秘微笑背后的艺术突破;《胜利女神像》的飞扬衣褶让同学们惊叹于古希腊雕塑的动态表现力;《米洛的维纳斯》残缺的美感则引发了对古典审美标准的讨论。
正在修复中的巴黎圣母院成为最生动的建筑课堂。透过施工围挡,同学们看到了工人们如何运用传统工艺修复火灾损毁的橡木屋顶。站在广场上,大家都能感受到这座850年历史建筑重获新生的过程。
在埃菲尔铁塔前,塞纳河游船上,凡尔赛宫中,蒙马特高地上,都留下了北外附校法语学生的身影。陈瑾瑜同学在研学手册中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在这些世界级文化杰作面前,任何文字描述都显得单薄,那些艺术史、建筑学的抽象知识都变得真实可感。"
参观文化中心:触摸中法友谊脉动
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同学们参观了"中法建交60周年"主题图片展。展览以珍贵的历史照片,生动展现了从戴高乐时期至今的中法友好往来。参观结束后,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老师为每位同学赠送了"中法文化旅游年"特别纪念品,包括精美的徽章和签字笔,这也是2024年习近平主席对法兰西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期定制的珍贵纪念品。这份意外之礼让同学们惊喜不已,纷纷表示要将其珍藏,作为这次文化交流的美好见证。
“看到照片里那些前辈们的交流场景,突然觉得自己正在续写这段友谊的新篇章。”林思语同学在中国文化中心留言簿上这样写道。这次参访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中法关系的理解,更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正是两国友好的新一代使者。
入住接待家庭:体验纯正法式温情
在为期10天的研学中,同学们入住当地寄宿家庭,深度体验法国家庭的日常生活。热情好客的接待家庭把家中最好的房间留给了中国学生,有些家庭还贴心地准备了中文欢迎卡片。
晚餐时分是最热闹的文化交流时刻。同学们跟着“法国父母”学做法式可丽饼,品尝地道的法餐,分享两国的饮食文化差异。周末,寄宿家庭带着同学们参加品尝当地美食、参观中世纪城堡、去森林里体验骑马、去海边共度周末。
“周末恰逢我妈妈的生日,我的法国家庭特意学了中文生日歌,为我的妈妈庆祝生日。在这里我们不仅学习了法语,更收获了远在法国的第二个家。”黄爱玛同学分享道。离别时刻,许多同学与寄宿家庭紧紧相拥。交换的联系方式和临别礼物,承载着这段跨越国界的真挚情谊。
师生感言
高一(1)班 高锐:
在来到巴黎前,口语表达无疑是我最大的问题。为了帮助我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我的法国小伙伴们不断地鼓励我,每天用法语和我交流,并鼓励我在超市购物时独立和售货员用法语交流。 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我的口语表达能力突飞猛进。
十天的交换结束了,我的行李箱里装满巴黎的文化与法国小伙伴们对我的关爱。我明白,我心底那份对法语的热忱,正在与法国相隔万里的中国,悄然生根。
1+3项目(2)班 黄爱玛:
这次的法国研学之旅,我的视野一下被打开了,我看到了艺术、历史与建筑的魅力,也感受到法国独特的浪漫。
法国寄宿家庭更让我体会到家的温暖。他们热情友善,耐心与我交流,不仅分享法国的传统美食与生活趣事,教我制作法式可丽饼,还带我去领略不同的法国风景,去海边看日出,去森林里骑马,与他们相处的每一刻,我都在不经意间融入了法国人的日常生活,真切感受法国文化。这次研学,是知识的汲取,更是心灵的成长,让我收获满满。回国后,我要更努力地学习法语,因为我知道,在巴黎有个“家”等着我下次再去呢!
带队教师张爽:
看着学生们在博物馆里近距离欣赏名作时闪亮的眼神,在寄宿家庭餐桌上与法国家庭畅谈的温馨场景,在收到中国文化中心惊喜礼物兴奋的模样,我深刻体会到研学之旅的意义。最打动我的是临别时,孩子们与寄宿家庭依依惜别的拥抱,被法国寄宿家庭用爱塞满的行李箱,法国小伙伴暑假再去北京的约定。这十天里,艺术鉴赏力、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这些教育目标,都化作了孩子们眼中真实的光彩,而那份跨越国界的真挚情谊,将成为他们青春最珍贵的礼物。每个学生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搭建着连接中法文化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