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外附校亮出多语种教学创新答卷,数智赋能听说课堂精彩纷呈

发布日期:2025-11-06 信息来源:

2025年10月31日,北外附校承办海淀区多语种研修工作坊。本次研修以“数智赋能多语种听说能力进阶”为主题,北外附校复语教师以五节公开展示课,集中呈现了信息技术与多语种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成果。

课堂创新,技术赋能




德语课堂以“为爱因斯坦规划北京之旅”为核心任务。教师创新运用AI视频生成技术,创设了与科学巨匠对话的沉浸式场景,引导学生自然运用“wenn-从句”等核心句式提出建议,实现了语法学习从机械操练到真实交际的跃迁。



法语课堂围绕“寻找美丽家庭”这一温情主题展开。课程巧妙融合AI图像转换、词汇闪卡等多元技术手段,并邀请“数字人孟子”穿越时空阐释家文化内涵,打造了一堂融语言学习、文化比较与情感教育于一体的创新型法语课。




俄语课堂则将语言学习与生活教育紧密结合。以“如何度过我们的一天”为线索,学生在学习动词变位的同时,梳理并反思自己的时间管理,最终通过创作俄语主题海报,实现了语言应用能力与自主规划素养的双重提升。



日语课堂精心设计了“找朋友”信息差任务。在“有朋自远方来”的生动情境中,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主动运用所学句型进行询问与交流,有效激发了初学者的表达欲望,破解了“哑巴日语”的难题。



西语课堂则充满了节奏与创意。教师利用AI创作的“动词变位歌”让语法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而后学生在中国“四大发明”的介绍展示中,熟练运用简单过去时,既巩固了语言知识,也增强了文化自信。

深度研讨,共话发展



研讨环节中,北外附校副校长杨磊对海淀区教科院搭建的高水平交流平台表示感谢。他表示,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深化多语种教学研究,积极拓展“走进来”与“走出去”的学习通道,持续推动教学创新与实践。推动教研工作走深走实。

德语学科组长蒋煜恒就复语学科建设作专题分享,重点介绍了学校在课程融合、资源建设与课堂模式上的创新实践。


首都师范大学西班牙语系副教授廖菡以《多语种听说跃迁:从输入到输出》为题开展专题讲座。她从听力教学的四大难点切入,系统解析了从辨音到文化理解的能力跃迁路径,并展示了“输入输出一体化闭环”等创新教学模式。廖老师还分享了AI语音工具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可迁移的课堂活动设计思路。

海淀区教科院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杨柳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海淀区在数智赋能教学改革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肩负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使命与担当。她希望各校教师积极承担育人责任,围绕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着力培养多语种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道德自觉”与“具备全球视野的国际素养”相融合的独特气质,最终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可持续发展。



来自六所海淀区多语教育联盟成员校的三十余位教师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